日占青岛后1年掠煤百万吨
2015年09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日军侵占青岛后,对青岛工矿业进行疯狂搜刮,仅1940年,日本就掠夺了煤炭154.8万吨,比战前货运量最高的1935年增加了13倍。日前,省档案馆公布了日占时期日本对青岛的经济掠夺史料。
  本报记者 周国芳
通讯员 杨扬        

通过强买强卖
扼杀华商企业

  据1939年青岛日本商工会议所的《日本工业资本在青岛工业中所占比例》,青岛20个工业行业中,在纺织、面粉、啤酒、橡胶等行业的华商企业几乎全部被日本收买、合办,机械器具、榨油等行业上基本处于日资独占状态。除金属加工、骨胶、蛋品加工、烟草加工等4个行业日资比例在50%以下外,其余行业均在50%以上。
  事实上,在日军占领前,30年代中期的青岛工业发展迅速。在民族纺织、面粉、火柴、机械等工业兴起的基础上,民族资本在若干新的工业部门如橡胶、制鞋、印染等领域也取得了新的进展。而这一切在日本占领青岛后都成了“泡沫”。
  调查报告显示,1938年至1943年6月间,日本在青岛开设的工厂达130余家。1939年一年时间,日本在青岛新建的制造工厂就达50余家,新开设的公司商店达286个。日资与“中日合办”企业的资本额高达5.6亿元,生产额6.7亿元,完全控制了青岛的经济命脉。
  然而,这些经济数字并非通过正常手段获取。占领青岛之后,日本迅速构建了一些掠夺机构,成立了兴亚院华北联络部青岛出张所。日本商人借助军方的威胁,以低廉的价格收买中国工厂,实行强买强卖。其中,鲁丰纱厂、华新纱厂、青岛茂昌蛋品公司等近60家企业被日本合办或收买。
控制青岛港
专门装卸矿产

  日军占领青岛后,立即夺取了港口、铁路的管理、使用大权。青岛港由日本海军、陆军和总领事馆统一组成的“青岛港湾委员会”接管,胶济铁路由日军控制的“满洲北支事务所”华北交通公司管理。
  占领青岛期间,日军在青岛港先后开辟了三个码头(三号、四号、五号码头),三号和四号码头专门装卸煤炭等物资,五号码头则为煤船专用。仅1940年,日本就掠夺了煤炭154.8万吨,比战前货运量最高年份的1935年增加了13倍。
  除了煤炭,铁矿、棉纺原材料、盐业几乎都成了日军掠夺的资源。1937年12月,日本在青岛设立了山东盐业株式会社。成立不久即收买华商永裕公司,将其38906亩盐田和精盐工厂及大量存盐掠为己有。
强制“献金”
搜刮民铜百万斤

  日军的强取豪夺严重地破坏了当时青岛的民族工业,也扰乱了青岛百姓的生活。
  自1942年起,日军大搞“献金”运动,强令住户和商民按住房和资本大小交纳款项。有不少商民被罗织罪名没收财产,强制“献金”。
  自1942年至1944年9月,日伪当局搜刮青岛民铜122万余斤,“献金”4568万余元,“献飞机”89架。此外,还强令市民“简易生活”,市民每人每月配售面粉不足10斤。当时,日本还强行推行统治经济,取消自由市场,致使青岛市民饥寒交迫,挣扎在死亡线上。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