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靠海吃海”到“生态渔业” 
长岛探索出生态渔业发展之路
2015年09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张琪

  渔业是长岛的传统产业,在长岛,“靠海吃海”已经深入人心,但是“耕海牧渔”不能只向大海索取,走生态型发展的路子就成了必然。近年来,长岛的渔业发展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科技创新,让“靠海吃海”融入了“生态”理念。
天然优势打造出渔业经济体系
  在生态渔业发展上,长岛潜力巨大、空间广阔。拥有146公里的海岸线和8700平方公里的海域,岛屿周围水质肥沃,潮流畅通,为海洋生物的生长、栖息、繁衍提供了优良的自然场所。 
  长岛渔业资源丰富、品质优越,盛产30多种经济鱼类和200多种贝藻类水产品,是著名的“鲍鱼之乡”“扇贝之乡”“海带之乡”。拥有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2个、省级6个,总面积7825公顷,包括皱纹盘鲍、光棘球海胆、许氏平鮋、刺参、栉孔扇贝和魁蚶等品种;传统渔业经验丰富、结构合理。 
  回看长岛发展生态渔业的道路,每一步都有重要意义。 
  1958年,人工试养海带成功,海带养殖逐步成为北五岛传统优势产业和出口重要基地;1976年,开始栉孔扇贝筏式养殖,1978年,栉孔扇贝自然海区半人工采苗取得成功,1996年全县扇贝放养量达3.5万亩,一度创造了海岛经济辉煌。2000年之后,随着养殖结构优化调整,以海参、鲍鱼、虾夷扇贝、海胆等多品种为主的海珍品增养殖迅猛发展,经过多年努力,形成了以海珍品底播增殖、网箱养鱼、藻类养殖、贝类养殖、海参育保苗和休闲渔业六大产业为主的渔业经济体系。 

“南五岛”“北五岛”分开走 
  按照陆海统筹、人海和谐的发展模式,以及区域板块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产业体系相配套的布局原则,长岛县将10个有居民岛划分为南五岛、北五岛两大板块,构建南北呼应、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 
  在靠近大陆、休闲度假资源富集的南五岛,重点做好休闲度假服务业、文化产业和渔业产业的结合文章,以“渔家乐”为载体,大力发展集餐饮娱乐、休闲垂钓和海事体验于一体的休闲渔业。 
  在深处渤海、生物资源丰富的北五岛,坚持走多品种、立体化、生态型养殖之路,重点打造海珍品种质资源保护区、生态渔业养殖基地和渔业深度体验区。
  此外,还大力推行“水面贝藻鱼兼养、垂直面上中下立体养殖、海底海珍品底播增殖”的健康养殖模式,充分利用食物链传递规律和能量转化规律,实现贝藻鱼珍代谢物和营养物间相互转换,维护海域生态平衡。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