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老兵自建“老兵之家”
想让更多的青少年来这里参观
2015年09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张焜 
  宋金星是一名退伍老兵,离开部队已30年,他的“军人情结”却愈发浓厚。正值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他终于完成了自己多年的心愿,在自己酒店220平方米的房间里建起一个“老兵之家”,将自己珍藏多年的“军用”藏品展示出来。8月31日,宋金星告诉记者,他希望能用自己的一点实际行动,聚集更多的老兵,影响更多的青少年,把老兵们的爱国之情传递给孩子们,让他们知道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九旬老兵讲抗战故事
  最近几天,宋金星得意于年过九旬的抗战老兵周同胜来到了自己的“老兵之家”。在微信朋友圈里,他已经发了好多相关的照片。
  “这是一件令人激动的事情。”8月30日,回忆起几天前自己和一群孩子们听老兵讲抗战故事时的经历,宋金星掩饰不住一脸的兴奋。他说,他建立起“老兵之家”后,一次机缘巧合,坊子区有关部门请来年过九旬的抗战老兵周同胜,在他的“老兵之家”给孩子们讲抗战故事。他和孩子们一样听得入神。     有孩子问周同胜:“当时你怕不怕?”这位老兵回答得很干脆,他说,他身边有很多中国军人,他不怕日本侵略者。
  这是宋金星印象最深的一个问答。已经退伍30年的宋金星说,他曾经的战友有的就为祖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每每想到在战火纷飞的时代中冲锋陷阵的英雄们,他总是有很多感慨。虽然他没有亲身经历过战争,但他清楚地知道现在自己优越的生活有多么来之不易。 
  宋金星的“老兵之家”,原来是他在坊子区潍胶路虞河边酒店内的一个大餐厅。8月份,他刚刚完成了这里的初步整修,将自己的“军用”藏品和自制的爱国教育展板放了进来。
  此后,很多老兵闻讯来到了这里。这个“老兵之家”的名气也就越来越大,一些孩子们也会到这里听退伍老兵们讲述自己的军旅故事。
从一把军号开始,他藏了好多“宝贝”
  在宋金星“老兵之家”里,有很多他自制的展板和横幅,用以表达退伍老兵的爱国之情。令人值得注意的是他展示的部分收藏品。 
  自动步枪的弹夹、防毒面具、八路军制造的刺刀……这些收藏品对于宋金星来说十分珍贵。“有些东西是不能够收藏真品的。”说到藏品,他总是很高兴,他说,无论真假,只要与军队有关,他就十分喜欢,他的朋友们也对这些藏品有着浓厚的兴趣。 
  宋金星向记者展示了一把军号,这是他收藏的第一件“军用品”。这把军号部分位置已经变形,有些位置的金属已经变色,看起来年代比较久远。“大约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军队使用的吧。”
  从这把军号开始,宋金星对军用品的收藏就一发不可收拾。在“老兵之家”里,他还摆放了多个时期的军帽、抗战时期的枪套,甚至还有老式纺车、水桶等。
  “这些东西能让我们了解中国军队的发展和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不易。”宋金星说,他收藏军用品起先是为了寄托对军队的感情。有一段时期,他几乎每天都在考虑,自己和朋友身边有很多“军用品”藏品,这些藏品代表着中国军队的发展历史、也包含着老兵们对军队、国家的深厚感情,能不能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些,感受现在富裕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呢?于是,他就想到了建一个大一点的“老兵之家”,把这些东西展示出来。 
  8月初,在朋友们的支持下,大约有220平方米的“老兵之家”已初具规模。而他收藏的这些“宝贝”,自然也成为“老兵之家”的“看家”展品。
家中四人当过兵
  宋金星兄弟四人,三人都曾当过兵。如今,他又把大学毕业的儿子送进了部队。他说,当你用一名合格军人的素质要求生活中的自己时,你会发现自己身上有一股正能量。他希望不仅把这股正能量的精神传递给儿子,也通过“老兵之家”传递给更多的人。 
  借自家饭店的“优势”,宋金星把“老兵之家”变成了老兵们的“落脚点”。他说,只要是退伍老兵,就可以到他的饭店里歇歇脚、喝杯茶。他的饭店还专门对外承诺,老兵来吃饭,免费送好菜一份。
  “我喜欢跟老兵们在一起,谈论大家在军队的经历生活。”宋金星说,他希望能把所有军人热爱祖国的深厚情结留在他的“老兵之家”,并聚集起他们,建立起老兵们的“教育基地”,通过展示老兵们的藏品以及他们讲述的故事,告诉参观者尤其是孩子们,中国军队发展到如今这么强大是如何的不易,也向孩子们展现退伍老兵们的“精气神”。
  宋金星说,“老兵之家”建成以来,他已经组织了多个活动,一些孩子也来过“老兵之家”,并对这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希望能有更多的孩子们来到这里参观,让自己的“老兵之家”成为一个“爱国教育基地”。 
  同时,他也希望有更多的退伍新兵、老兵们与他联系,共同为社会做出老兵们应做的贡献。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