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抗战老夫妻都是15岁参加八路军,喜欢看抗战影片
一个信念:打走鬼子才能回家
2015年09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老兵的军礼虽已不再标准,但是胜利的信念依然坚定。    本报见习记者 李洋 摄
   编者按:
  从1937年10月3日,日军大举入侵山东,直到1945年12月17日,日军在济南正式签字投降,八年时间,日军铁蹄所至,生灵涂炭。淄博人民也参与到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忘记苦难过去就不会有光明的未来。9月3日是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本报今起刊登淄博部分抗战老兵专访,听他们讲述当年抗战经历。让我们铭记那段苦难历史,铭记先辈们奋勇牺牲的精神,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这样才能更有力量迎接未来。
  周村有一对八旬抗战老夫妇,两位老人都是1929年出生,15岁参加八路军。“当时就只有一个信念,打走鬼子才能回家。”田承宣老人说。如今老两口最期待看即将到来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
  本报记者 李超

两人都当过 儿童团团长
  田承宣老家是博兴田家村,他当过儿童团的团长,负责给八路军送信和联络工作,后来参加八路军,在部队指挥所做参谋助理。老人说当时和他一起参军的90%的人都牺牲了,自己能活下来实属幸运。
  “当时村子被鬼子占领了,房子被扒了,无家可归加上对日本鬼子恨之入骨,所以去参军了。”田承宣说,当时村里和他差不多大的孩子都参军了,田承宣在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旅,在山东一带进行抗日活动。
  张如坤和田承宣是一个县的,当时也参加了儿童团。“日本鬼子进村后,把我们家的房子扒了盖了炮台,一住就是好几年。”
  加入八路军后,张如坤成为妇女民兵队长,负责后勤工作。
  田承宣说,自己赶上了抗战的“末班车”,但是那个时候也是日本鬼子最疯狂和野蛮的时期。1945年,日军即将被击退了,他们开始施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看到自己的同胞被杀害,田承宣说:“当时就一个信念,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

一晚七八趟过黄河,冒死运送伤员
  田承宣在指挥部工作,避免了和敌人直接接触,但是受伤也不可避免,老人的肚子上至今还留着当时的刀伤。
  田承宣回忆,当时有一场战役异常激烈,他负责运送伤员和物资,一晚上来回过七次黄河。当时敌人的照明弹打在河面上,随时都有牺牲的危险。“那时候根本不知道死是咋回事,真正的是把生死置之度外。”他说。

伪装成村民儿媳躲过扫荡
  张如坤对敌人的仇恨更深,她就一个姑姑,姑姑只有一个女儿,日军进村,村民都跑了,姑姑家只有两个女人,没跑得了,结果姑姑的孩子被鬼子强奸,不久去世了,姑姑让张如坤替她报仇。
  张如坤也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有一次鬼子进村扫荡,当时张如坤正在村里学习,结果被鬼子包围。她和两名战友就躲到一位老大娘家里,假装做人家的儿媳妇和儿子,假装在剥玉米粒。当时他们把绳子和剪刀藏在玉米粒里,计划如果进来一两个鬼子,就动手干掉,结果鬼子进了院子后开始捉鸡,这时候独立营打过来了,枪声四起。鬼子听见枪声,马上跑了出去,这才躲过一劫。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