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俘前枪丢井里,绝不给敌人
抗战老兵唐兆栋被迫在日本做两年劳工,归国后加入人民解放军
2015年09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有时候,唐兆栋安静地坐在院子里,思绪又回到那个黑暗的年代。            本报记者 刘光斌 摄
     本报记者 刘光斌 通讯员 公为进 冯子学

  在沂源县芝芳村有一位老人,大概很少有人会想到,这位长寿且乐观温和的老人经历过日本侵略者的枪炮、刺刀、棍棒。这位老人叫唐兆栋,如今93岁高龄的他,历经沧桑的脸上还能看到往日的坚毅。

“班里12个人最后只剩我一个”
  故事要从唐兆栋19岁那年,也就是1941年秋说起。那天,国民党军队到沂源县芝芳村征兵,唐兆栋第二天便被军队带走,成为国民革命军第51军113师的一名机枪手。
  1942年春节刚过,唐兆栋所在部队便开拔。正月十七,部队行至潍坊安丘一座山脚下遇到日军埋伏,部队紧急向山上撤退,企图占领制高点。就在撤退过程中,唐兆栋眼看着自己的班长、排长、连长以及众多战友纷纷中枪倒地,他一边哭一边端起机枪向日军扫射,待退至山顶附近时,他发现自己的战友已经战死了一半。
  唐兆栋趁乱端着机关枪冲出包围来到山脚下的村子。当时他已经没了子弹,“不能把枪留给日本人,让他们打我们中国人。”村边有一口井,他把机关枪和弹药袋丢进了井里。
  随后他跑进村里,想要找地方躲避。可是搜查的日伪军赶来,抓住了还没有隐蔽好的唐兆栋。一名伪军问:“你的枪呢?”唐兆栋说:“在路上丢了!”后来唐兆栋回忆:“班里12个人最后只剩我一个”。
  当天唐兆栋和其他被俘士兵关在一个村子里,第二天,敌人便用绳子将他们围起来,驱赶着步行往潍坊青州方向。十几天的徒步中,每天每四个人才能得到一块煎饼。日军还不让他们沿途喝水,有一次他们在路上发现一口井,几个胆大的冲出绳套,要用瓦罐提水喝,日本士兵一发现便当场将他们枪毙。

冒着大雪修工事,稍有松懈就挨打
  当年2月份,唐兆栋被推上了一列装着石灰的火车送到东北松花江边。“在随后的大半年里,我都要忍冻挨饿,冒着大雪,在冻土地修筑机枪掩体。日本监工的管理也很严酷,稍有松懈,就会棍棒伺候。”唐兆栋咬牙切齿地回忆说,对于企图逃跑的人,一旦被抓,便会被当众捆绑并用柴堆活活烧死。
  掩体修筑结束后,唐兆栋和战友们被送到了东北千家寨老虎山煤矿。由于不堪忍受虐待和饥饿,当年农历11月份,唐兆栋便和难友共8人趁着夜色逃到了奉天(即沈阳)。唐兆栋8人乘坐火车抵达张店,一下车,便被日军逮个正着。
  随后,他又被送往济南一处集中营。回想起当时流行的瘟疫,他仍心有余悸:“还记得当时一个和我要好的14岁男孩,头一天还好好的,半夜出去解完手,到第二天就没再起来,脑袋一边被一只老鼠咬得稀烂。”在集中营的一个多月里,唐兆栋经常能看到日军拉着驴车来运尸体,他们的衣服被剥下来留给新来的人穿。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