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前写下遗书劝说妻子改嫁
2015年09月02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郑作民
1902年生于湖南新田。作为国民党陆军第九师师长,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徐州突围战等。1940年,在昆仑关战役中为国捐躯。
本报记者 赵松刚 孙国祥
7月25日,在潍坊市潍北监狱一座朴素的职工院子里,85岁的郑师玄坐在一棵无花果树下,耳聪目明,身体硬朗,说话依旧保持着军人的嘹亮风格,“接到了到北京参加检阅的通知,我已经准备好了。”
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阅兵,郑师玄将是老兵方队的一员,而且是潍坊唯一一位。
郑师玄的这份光荣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他的父亲郑作民。
郑作民生于湖南新田,少时成绩优异,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进入蒋介石部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35岁的郑作民已是国民党陆军第二军副军长兼第九师师长。
在奔赴抗日战场以前,郑作民宣读了给母亲的遗书:“男现率师重上战场,抱定不成功则成仁的决心,誓与敌寇战斗到底,把敌人赶出去。”其后,郑作民先后率部参加了淞沪会战、徐州会战、田家镇守卫战。
1939年11月,侵华日军攻占南宁、昆仑关,近逼西南抗战大后方。国民党当局决定发动反攻,时任第九师师长的郑作民奉命率部自贵州都匀出发,开赴昆仑关前线,参加昆仑关战役。临行前,郑作民立下遗嘱,安排家事。
“他把我和六个兄弟姐妹送回湖南老家,还让我的母亲改嫁。他是抱着必死的信念去打这一仗的,没有想到真的没有回来。”时年,郑师玄10岁,他还记得父亲临行前嘱托他,要和母亲一起照顾好幼小的弟弟妹妹。
“父亲是1940年1月战死的。他的尸体埋在战场上,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最后被发现的时候已经长了蛆。”郑师玄说。
郑作民牺牲后,蒋介石题词“马革裹尸还万里,虎贲英烈壮千秋”;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分别题写挽词“尽忠报国”、“取义成仁”、“为国捐躯”。1986年,郑作民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父亲牺牲后,祖母不愿郑师玄再当兵,然而作为军人的后代,郑师玄依旧选择了从军之路,于1949年9月5日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军六年后光荣退伍。他做过教员、修过铁路、看守过炸药库、挖过运河,1964年进入潍北农场工作,1990年离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