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要抓“芝麻”更要抓“西瓜”
2015年09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8月31日,济南市食药监局公布了2015年7月份组织的食品安全抽检情况,好多大店都上了黑榜了,比如九月天餐饮具大肠菌群超标799倍,金德利集团槐荫快餐连锁有限责任公司的餐饮具大肠菌群也超标,济南华联超市的黑鱼查出了违法添加物质。不少市民本来挺信赖的大店也“中招”,让很多市民不淡定了。

  店大更该珍惜名声
  @陶玉山:大店把大家的信任用弄虚作假作为回报,让人难以置信,怒不可遏。之所以发生这种事件,与大店不珍惜名声有关。对这种检查出来的问题,绝对不能迁就,应该从重从严处罚。同时,可将查出问题的企业作为以后的重点检查单位,随时抽查检查。其实不论店大店小,只要违法经营,都应受到处罚,这样才能为净化食品市场打好基础。

  要抓“芝麻”也要抓“西瓜”
  @赵鹏:不少人认为大店规模大、经营规范、进货渠道严格。大店为一时利益,冒险进假货,得到的是一时的利润,失去的是顾客的信赖。
  @李洪嵩:食品安全监管要全方位,不能因为规模名气大小而想当然地认为哪家好哪家差,否则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突击检查不妨再多些
  @黄伟民:相关部门需要担负起责任来,经常搞些突击抽查活动,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管理。消费者也要擦亮眼睛,靠自己的眼、鼻、口这几把尺子做标准来衡量好坏。此外,出了问题必须追责,包括追究监管不力的责任,一查到底,依法办事。

食品安全岂能“灯下黑”
  □张九龙

  “大店的食物也不让人放心啊。”日前,济南市食药监局的一纸抽检通报让许多市民心里直犯嘀咕:小摊不干净,大店不卫生,以后还能不能愉快地吃了?食品安全监管遭遇“灯下黑”,究竟该如何是好?
  与广大市民以往的认知不同,从此次公布的黑名单上看,家喻户晓的连锁品牌、行业龙头纷纷“中招”,成了沦陷“重灾区”。按说大店该是白名单的主力军,这回却成了黑名单的座上宾,不禁让市民对大店的食品安全性产生严重质疑。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何谓大店?大店就是要有大担当。品牌造就影响力,因为大、因为正规、因为卫生,所以市民更愿意在大店里享受美食,图的不仅仅是味道好,更是希望给自己的“盘中餐”加道保险。
  经商在于一个“诚”字,从事食品生产和经营的商家尤为突出。产品有品质、品牌有信誉,市民才会前去消费,形成聚合效应。但是,大店因为势大,也容易使人放松警惕,造成内外部监管的“灯下黑”。
  法不阿贵,责不避亲。此次食药监局能够坦率地向社会曝光大店,是食品安全监管的进步,同时也为涉事企业和更多其他品牌商家敲响了警钟:不能因为往昔的优秀“成绩单”就居功自满,也不能因为食品安全长期无“战事”就放松警惕。
  千里长堤,溃于蚁穴;百年品牌,毁于微末。食品企业如果想把自己的金字招牌长久地传承下去,首先要做到诚信自律。只有严把质量关,视品牌为生命,把食品安全置于成本和利益之上,严格执行相关标准,毫不松懈地抓好食品安全,才能在市场大潮中破浪前行。
  想要破除“灯下黑”,扫除监管弱视区,除了靠企业诚信自律,更需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的监管。维护食品安全,有关部门必须切实承担起责任,不能因为一些企业在创造产值、增加税收、拉动就业等方面为地方做出贡献,就疏于监管,甚至包庇纵容。
  安全是食品消费的最低要求,没有安全,色香味、营养都无从谈起;安全也是食品消费的最高要求,关乎百姓的健康甚至生命。此次大胆曝光只是第一步,涉事企业的后续整改情况也有必要及时主动地向社会公布,给市民一个交代,重振消费者的信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