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虎山水库主要的进水源头玉符河目前水量稀少,明年的抗旱保泉形势依旧严峻。 本报记者 周青先 摄
6日,趵突泉的水位为28.28米,为历年同期以来的最低水位。据相关部门估计,明年的保泉形势将更加严峻。济南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进行保泉工作,水网体系不完善、部分地区难以摆脱地下水,城市的钢铁水泥不断侵占泉水的空间。为了保持泉水的正常喷涌,济南需要进一步压缩地下水的开采空间,并注重保护南部山区的环境,减少农田对地下水的抽取。
本报记者 蒋龙龙
东城供水缺口大,每天仍抽13万方地下水
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济南的泉水年年断流,主要因为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大量抽取地下水。1985年,省城人口已经超过140万人,每天要抽取地下水50万方。济南市也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启动大规模的保泉工作。
从1986年底开始,济南上马引黄和卧虎山引水工程,并通过水源置换等多种手段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2003年以后,济南的地下水源地全部关闭,当年9月6日,趵突泉复涌。
记者从济南水务集团了解到,省城每天所用的水有9成来自西部的玉清湖水库和北部的鹊山水库。在快速发展的东部城区并没有大型水库和水厂,导致东部城区供水缺口较大,由于东部城区又是济南的工业和小区集中区,不少企业和小区只能依靠抽取地下水来维持正常的生产生活,“每天抽取13万方地下水。”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济南市已经实施了东联供水工程将黄河水引向东部城区,供东城的大企业使用。为了解决东部城区的缺水问题,济南市政公用事业局正在建立东区水厂,将于明年投产,周围的小区用上更稳定的自来水后,所用的自备井也将逐步被封。
济南市将在历城区建立堰头水库,直接为东部城区的水厂供水。市政公用部门还将在旅游路韩仓河附近规划建设水厂,而且随着东部工业区的搬迁改造,东部城区的地下水开采将进一步减少。
泉水补给区少了,平均每天少渗5万方地下水
随着地下水开采量的逐年减少,济南城区面积的急剧扩大和渗漏带的破坏给保泉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
随着城市人口的扩张,济南城区并没有向北跨过黄河,而是极力向南部山区扩张。据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今年1月份发布的《济南泉域重点强渗漏区调查与保护修复规划》显示,1995年到2000年期间,济南市城区向东南、西南以及南部方向扩展的面积占同期城区总扩展面积的42.5%。
泉水归根到底来源于南部山区的雨水,南部山区便是泉水直接补给区。市区的南部边界,上世纪70年代在四里山,上世纪80年代在七里山,上世纪90年代到了南外环,目前正在向大涧沟附近扩张。与50年前相比,泉水直接补给区的渗漏补给面积直接少了75平方公里。
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显示,直接补给区内不透水面积每增加1平方公里,就会减少入渗地下水25万立方米,多增加45.73万立方米地表径流。泉水直接补给区的渗漏补给面积直接少了75平方公里,保守估计每年会少渗地下水1875万方,每天平均少渗地下水约5万方。
南部山区的渗漏带也惨遭破坏。济南泉域补给区范围内存在24个强渗漏区,有5个被城市建设完全覆盖,已丧失补给能力,还有5个正在被开发建设,补给能力尚具备但岌岌可危,基本保留自然状态的只有14个。
为了减少对渗漏带的破坏,济南市已经严格要求对渗漏带进行保护。今年还启动了海绵城市建设和渗漏带保护工作,争取让更多的雨水渗透到地下。
农田是喝水大户,春灌时节泉水水位最危险
每年春夏之交,总是趵突泉水位直线下降的时候,除了降水少的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南部山区的58万亩农田正在进行灌溉。根据水利和农业部门的统计,在长清、市中、历城、槐荫四区所属的保泉区共有58万亩农田,使用18000眼机井抽取地下水进行灌溉。
灌溉主要采取漫灌方式,用水量很大。至于这58万亩年采地下水总量,尚没有准确、权威的统计。“要首先保证农民春灌,其次才会考虑泉水景观。”济南市一保泉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春灌时,恰恰是水位最低最危险的时候,“一旦遇到干旱年份,极易造成泉水停喷。”
济南市也在不断探索,以引黄、引库、引河等地表水为主置换灌溉水源,减少地下水开采;发展喷灌、滴灌、微灌等现代高效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努力实现将地表水与地下水用水结构由2:8调整为6:4。“也就意味着,每年可以节省一半的地下水。”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田灌溉用水的水源置换进度比工业用水置换进度慢,2014年才置换了20万亩,今年还将再置换20万亩。这也就意味着还有近20万亩农田,明年将继续威胁泉群的持续喷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