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博物馆发现一枚唐代错币
专家鉴定发现是一枚极罕见的“开元通宝”合背钱
2015年09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合背开元通宝
     本报聊城9月8日讯(记者 凌文秀 通讯员 张秀民) 丢一枚硬币,你猜是字的一面向上还是花纹的一面向上呢?近日,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发现一枚唐代制钱,两面都是字。文物专家鉴定后称,这是一枚存世极罕的唐代“开元通宝”合背钱,是铸锻过程中出错导致。   
  近期,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为配合正在进行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同时也为了摸清馆藏古币概况,启动了古币整理修复工程。在古币修复整理过程中,发现一枚存世极罕的唐代“开元通宝”合背钱一枚。开元通宝,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唐代著名古钱币。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钱,以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此后,中国的币制正式脱离以重量为名的铢两体系而发展为通宝币制,成为唐以后历朝的铸币标准,沿袭近1300年。这枚唐代唐高祖武德年间铸造“开元通宝”合背钱,铜质质地,直径25毫米,穿径7毫米,厚1毫米,重4克。从上而下,从右而左直读。钱文“开元通宝”由大书法家欧阳询书写,隶书。铸制十分精细,字口深峻,字体工整秀丽,笔画挺拔,边廓精整,品相极佳。由于“合背钱”在古代中国大量的流通货币中只占极少数,所以不易被发现,因此,“合背钱”也历来为钱币收藏爱好者所珍爱。   
  据介绍,中国古代的金属货币一般是一面有字,或记值或记地或记钱名等,总称为“钱文”。而另一面既无文字也无标志,那么无标志的一面就叫“钱背”。“合背”,是指把两枚钱的“背”合铸在一起,铸造的钱币。由于“合背钱”系“错范”造成的,在大量的流通货币中只占极少数,不易被发现,因此历来为钱币收藏爱好者所珍爱。   
  为什么会出现“合背钱”呢?一种情况是铸钱工匠在铸钱时合错了范,误将两块面文范合在一起。另一种情况就是为了某种需要而特别铸造,例如宗教迷信好民俗等方面的需要。我国最早的合背钱为战国的空首布,如“武”字、“武安”空首布;“安阳”、“隰”字平首布等。   
  合背钱是古代工匠在铸钱时误用两件面范所铸造,出现的几率很少,属于比较珍贵稀少的钱币版别。因为合背钱在古代货币流通中只占极少数,存世极罕,所以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研究价值。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整理发现的这枚唐“开元通宝”合背钱,是馆藏几万枚唐“开元通宝”中发现的唯一一枚。此枚唐“开元通宝”合背钱跨越一千多年的历史时空又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不仅充实丰富了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藏内容,而且对研究当时的金融经济、铸钱工艺技术及古币钱文书法艺术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