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量少,价格高,市民难接触
有机菜难卖,多靠“圈子消费”
2015年09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梁凤全的有机蔬菜大棚种植的西瓜很甜。(资料片)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柴会龙和杨晓燕生产的绿色无公害蔬菜,取得了不错的收益,但并非每个优质蔬菜生产商都如此幸运。而且,无公害的绿色蔬菜一般都是高价,有机蔬菜要走向百姓餐桌,还有多远?

  文/片 本报记者 张鹏飞      
  “别人两茬我一茬,
产量还减半”

  “同样是年前一起种的西红柿,别人的大棚都收了两茬,我的还要等20多天才能收获。”入行20多年,山东齐鲁惠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凤全对菜的产量和成本颇有研究。
  去年,惠丰通过与北京首农合作,拥有了近2000亩蔬菜的生产管理权,梁凤全说,“我不敢妄求非要种出有机蔬菜。但是,20年了,我想尽心用最传统、最自然的办法,让大家吃到最天然的、最原始的瓜菜的味道。”
  “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用农药和化肥,这里的黄瓜和西红柿不用水洗,可以直接吃。”在老梁的现代化日光温室里,鲜红欲滴的西红柿挂在叶梢,记者随手摘了一个,一股浓郁的西红柿香味扑面而来,咬下一口,水分充足,酸甜可口,味道很“正”。
  伴随这种高标准而来的代价,就是高成本和低产量。花三年时间养地、人工除草消毒、防虫网和防虫灯设备、生产周期长,这些高投入换来的产量却有些不尽如人意。
  梁凤全坦言,自己种的黄瓜、西红柿、西瓜,平均产量要比普通基地少四成甚至一半以上。
  “真种有机果蔬的,
没有几个赚钱的”

  由于种植成本远高于普通蔬果,老梁的果蔬在市场上略显“高贵”的身价,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比如市场上的黄瓜两三块钱一斤,惠丰种植的有机黄瓜要卖到12元一斤。
  其实,让梁凤全犯愁的还不只是产量和价格,而是一般消费者对他产品的不了解。近些年有机蔬菜一再出事,消费者对此并不买账,由此导致的“劣菜驱逐良菜”、“优质不优价”的现象十分明显,这也使老梁头疼不已。
  好菜卖不出好价格,一旦卖不出去,还面临着易变质腐败的难题,“市民对蔬菜的要求这么高,可能放一天,消费者就不会选择了。据我这几年的体会和观察,做高端果蔬的几乎全都是赔钱的。”山东回归自然有机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李晨,对此大发感慨。
  李晨表示,“真正做安全食品的人真的是靠良心在做企业的,他们真的很难,但是他们乐于坚持,他们是有情怀的。”
  好产品找不到路子
背靠企业内部消化

  近两年,记者在走访中注意到,有很多高端食品是针对自己圈子内的朋友、员工或者客户进行供应的。如传统工艺酿造(酱油、醋、酒),有机蔬菜、水果等。
  在聊城有一家叫正信生态农业科技园的企业,他们背靠主做招投标业务的正信集团,两年前自己建起了有机酱油醋生产线。而他们的产品,主要作为自己的客户馈赠或用作员工福利。
  早在五年前的采访中,记者就在济南、淄博、潍坊等地见到了果蔬自给自足的企业,他们在企业的厂区内开辟一块土地,纯天然种植蔬菜和水果,供自己企业内部消化。即便是惠丰,他们的产品销售渠道也带有明显的“圈子化”影子。   
  对此,梁凤全感慨道,“农产品要保证安全,企业自律是第一步,也是最基本的,但这远远不够,政府部门首先要做好监管,将坏产品打出去,将好产品托出来;更重要的是消费者需要理性成熟,真正认识到自然生长蔬菜的价值,形成良性循环。”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