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垃圾围城”重演需要共同努力
2015年09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雨林谷

  据报道,为期近一周的“垃圾围城”终于要结束啦!5日开始,济阳县香火高家村村民堵住了市内生活垃圾前往市生活废弃物处理中心(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厂)的路,11日上午10点左右,村民被疏散,等候已久的垃圾运输车陆续进入处理厂。
  按理说,结束垃圾围城的生活,相信广大市民都会从心眼里高兴。但笔者在高兴的同时,也不免有一些担忧:仅仅是因为治理费没到位就让一座城市近乎变成“垃圾城”。让原本以泉城著称的城市失去原有的美好和文明,不能不让人有种后顾之忧。这是因为,遭遇“垃圾围城”不仅是影响城市环境,最重要的是还会影响广大市民的健康。谁能保证这样的“悲剧”不会重演呢?
  据笔者了解,有数据显示,北京市日产垃圾1.84万吨,如果用装载量为2.5吨的卡车来运输,长度接近50公里,能够排满三环路一圈。并且北京每年垃圾量以8%的速度增长;上海市每天生活垃圾清运量高达2万吨,每16天的生活垃圾就可以堆出一幢金茂大厦;广州市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也多达1.8万吨……济南市在2011年,日产垃圾超过3000顿,且每年呈增长趋势。在相关垃圾填埋场目前已经处于饱和状态的情况下,如何破解“垃圾围城”考验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窃以为,垃圾分类知识普及程度不够也与“垃圾围城”不无关系。现实生活中,虽然现在大街小巷的垃圾桶都是有“可回收”与“不可回收”两个桶,但说句心里话,能够真正区分垃圾分类的市民到底有多少呢?而这不是有无法律约束的问题。
  日本是目前世界上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国家,每年人均垃圾生产量只有410公斤,其成功的法宝就是国民教育、环保管制与回收经济结合起来,涵养了相当坚实的社会基础。在日本,垃圾分类教育“从娃娃抓起”,扔垃圾行为有“废弃处置法”约束,垃圾回收后进入循环利用,甚至连公厕的卫生纸都用回收车票制成,积30多年不懈努力,才摆脱了“二恶英大国”恶名。
  因此笔者觉得,在随着市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城市生活垃圾呈几何级数增长的现实情况下,如何最大限度地将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到位,让更多的市民了解垃圾分类的好处以及具体做法,也是破解“垃圾围城”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其实不仅是济南,对于每一座城市来说,要想避免和减少“垃圾围城”问题,除了相关部门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需要企业自觉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的同时,更需要每位市民自觉践行低碳生活方式,从一点一滴中维护我们生活的城市。因为,只有大家共同努力积极参与城市环境保护,“垃圾围城”的遭遇才不会重演。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