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停飞翔的蒲公英
2015年09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冉庆亮    

  一个温馨的梦,甜蜜了午休,也一把扯走了慵懒。坐到电脑桌前,不经意地外瞅,朗朗秋阳的光芒就携着一缕清清爽爽的风,扑面而来。
  我下意识地起立,眼睛睃巡着窗外,但见几片树叶随风飘落。收回目光时,却被阳台上那池蓬蓬勃勃密密匝匝的深黄色蒲公英花朦胧了双眼。
  擦拭着感动,竟有一团、两团……毛茸茸的玉球轻轻飘来,在我头顶旋了几下,又旋了几下,最终飘落我手上。这个画面,跟午休梦里的情景那么相似!此刻,善解人意的大脑放映起那个梦了——
  是一组影视剧那种回忆似的黑白画面:也是一个不冷不热的中秋季节,风儿裹着蒲公英的花香,直向教室扑来。随之扑来的是身体瘦弱的班主任孙峻老师,吃力地驮着我的同桌大树。
  虽叫大树却是一位读小学三年级的少年。这天上午的体育课上,他跳远用力过猛,闯伤了腿脚,痛得卷缩那里直“哎哟”。体育老师就跑过去为其推拿伤脚,大树就“哎哟”得更响了。这时,孙老师闻讯赶来,推来自行车要送他去医院。一拍片儿,结果是骨折了。打绑、服药、输液,医生护士忙得不亦乐乎。“亏得送来及时,不然这孩子就残废了!”医生说,回去得少活动,坚持吃药输液。
  孙老师介绍着治疗情况,就安排我照顾大树。他边擦着满头汗边给我们上课。他教我们语文,随其领读,满堂就响起朗朗的读书声了。
  读着读着,一股花香扑来,就有一团、两团……毛茸茸的玉球轻轻飘来,在我头顶舞旋,最终飘落我手上。我笑着看同桌大树,他正手捧几个玉球用嘴吹着,天女散花样儿飘舞。
  “哇,这飞翔的蒲公英种子好美哟!”他忘情地喊叫。一向对我们很严厉的孙老师不但没发脾气,反而微微笑着同我们一起分享起蒲公英的风姿了。
  孙老师举着那盆开得正艳的蒲公英说,她坚强勇敢执着,四海为家,一旦落地,就痴痴地碧绿芬芳一方热土,还不求回报,正像她的花语一样,“无法停留的爱”,不停地飞翔播撒爱。
  梦到此戛然而止,思绪却在现实空间里清晰地穿越:这哪是梦啊,分明是刻骨铭心的真情体验!说来大树就是个犟种,唯恐耽误学业,说啥也不住院。孙老师就一直坚持背他上下学,直到四十天后痊愈。
  后来,因交不起学杂费,父亲逼我退学了。孙老师又五次三番登门做工作,并从自己少得可怜的工资中垫付了我的学杂费,我才得以幸运地继续读书。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我跟大树双双大学毕业,并在南方一个城市成家立业,幸福地生活着。我们夫妇,常常想起孙老师,经常给他写信,感恩他对我们的好。是啊,如果不是他无私的爱,哪有我们当下的幸福啊!“至今我还欠着孙老师100多元医疗费呢!”大树内疚地常常泪水连连。
  后来终于有一天,我们飞回家乡看望孙老师了。可是学校领导说,他去了北方一个城市跟儿子一起生活了,但地址不详。
  有天晚上我们看电视,却意外惊喜地看到了孙老师。可是怎么也没想到,年届古稀的他是在病床上接受记者采访。
  原来,孙老师十年前退休了,患了糖尿病、心脏病。他退掉了儿子在城里为他买的新房,只身回村办起“楠歌书屋”,在免费展阅各种书报的同时,无偿为乡亲们送去法律、科技书籍,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默默奉献着余热。
  有一年一个冬日,他去望河村为一个苗木专业户送《葡萄栽培》一书,回归半路突发低血糖,被一位乡村医生相救。不久前,他去三义村宣讲法律知识,调解纠纷,突发心脏病,又被在场的人及时送去医院。
  在这之前,就有许多乡亲和他一批批的学生,就以不同方式向他感恩,他不是谢绝就是避而不见。这次住院,他千方百计封锁着消息。
  第二天下午,我们辗转打听寻找,终于见到了孙老师。他说,别人挽救了我两次生命,当涌泉相报,可他们或许早已忘记或不求回报。
  他又喊了我的名字说:“兰兰,你们还记得蒲公英的故事吗?我想最好的感恩方式,应该像蒲公英那样不停地播种爱心。播种的人越多,世间的爱就会越多,我们的社会就会越来越美好!”
  听罢,我和大树的泪水立时就溢了满脸。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