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憾的“拍摄”
2015年09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赵洪新

  那年秋天,我奉命赴烟台某货运站,执行随军拍摄任务。随着火车汽笛声的戛然而止,先期在外地完成新装备改装训练的官兵,风尘仆仆地从车上鱼贯而下。他们简单地扒拉了几口盒饭后,便开始了紧张的装备卸载。
  我迅速把相机的各种参数设置好,也投入到“战斗”中。作为部队的一名新闻干事,我有责任把官兵们“战斗”的瞬间用镜头记录下来。
  由于新装备中,有些是属于特种设备,司机吊转的时候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操作失误,磕了摔了。这些可都是价值连城的“国之重器”啊。起先,我也考虑到安全问题,没敢轻举妄动。但转念一想,他们在新装备改装基地已经训练了一段时间,应该相信他们的技术水平。想到这儿,我一猫腰,钻进了高悬在头顶的吊臂底下。我一边熟练地选取最佳拍摄角度,一边快速按动快门抓拍。由于我体形较胖,几个镜头拍下来就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在场的部队领导提醒我注意安全,我不管不顾,钻来钻去爬上爬下,忘我地拍摄着。
  那天,“秋老虎”发威,太阳越来越毒。但在场的每一个人,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下午2点多钟,部队开始编队,打道回府。庞大的车队很快由荒僻的土路驶上宽阔的柏油马路,这时,令我们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现了。
  在车队途经地段的两侧,密密麻麻地站满了警察。他们全都背向车队,警惕地卡住路口,保证车队以最快的速度顺畅地通过,还要防止路人掏出手机或相机对准车队拍照。再往前走,这些护卫者的衣着发生了一点变化:有些人穿的是便服,但他们和穿警服的人没什么两样,忠勇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后来才知道,由于从烟台到部队驻地密集地布岗,城里的警力不够用,基层乡镇的派出所联防队员也都集体出动,所以才有了着装不统一的那一幕。从他们后背上洇出的“地图”看,他们在车队到来之前,已经站了一段时间了。
  看到这一情景,坐在大客上的我和我的战友们好长时间都没有说话。平时,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我们和地方打交道少一些。但一旦有需要,对方都会倾力相助。这就是新时期的军警军民关系。每当部队有基地深化训练或实弹打靶等大型任务,驻地党委、政府总是全力配合,派出警车开道,人民群众更是箪食壶浆夹道欢送,那场面不亚于战争年代送子弟兵上前线。
  当时,我多想用镜头记录下这一感人的场景。可是,由于部队是编队前行,行军纪律不允许我下车拍摄。我只能默默地注视着他们雕塑一样的背影,满腹遗憾。或许,他们一辈子都没有机会目睹他们曾经护卫过的“国器”的真容,但他们不遗憾,因为这些“国器”掌控在人民子弟兵的手中,正日夜守卫着祖国的和平与安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