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莲县高泽镇柳树沟村“第一书记”朱海东:
帮村里解难题,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2015年09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朱海东(右)走街串巷,和村民一起拉家常,了解秋收情况。
     文/片 本报记者 张萍     

  走进柳树沟村,一条蜿蜒的柏油马路延伸向村内,路的两旁还种植了柳树等各类树苗,谁能想到,就在一年前,这里还是杂草丛生、凹凸不平的乡间土路。自从日照市统计局派驻的“第一书记”朱海东进村任职以来,柳树沟村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路通了、自来水有了、塘坝修起来了、文化大院建起来了……老百姓生活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老百姓欣喜地说:“如今的柳树沟村,一点不比县城差!”


  健全强化两委班子
为村发展打下基础

  柳树沟村位于高泽镇驻地西5公里处,共247户,646口人,耕地面积1550亩。该村地处丘陵山区,土地瘠薄且多为横板岩,农业收入微薄,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进村之前,朱海东就对柳树沟村的情况进行了了解,但是进村第一天,村里的落后和贫困还是让他吃了一惊。
  “村里很落后,几乎没有一条像样的马路,处处都是死胡同,满地粪便,比周边的村子要落后十多年。三口井、四台碾、五间破旧的办公瓦房,是所有的村集体财产。”朱海东回忆起入村的场景,对记者说道。柳树沟村的贫苦和落后没有吓退这位“第一书记”,反而坚定了他要改变柳树沟村落后局面的决心。
  朱海东首先健全、强化村两委班子,发挥党员干部带头引领作用,并研究制定10项村两委工作制度,为柳树沟村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自来水、道路都通了
村里幼儿园明年就能招生

  柳树沟村只有三口井,村民吃水都要到井边挑,对于一些年纪大点的村民来说,吃水是个大难题。朱海东根据调研了解到的情况,反复协调各个部门,最终开通了自来水,解决了村民吃水问题,也摘掉了全市不通自来水村的帽子。
  在解决吃水问题的同时,朱海东着力解决村民的出行难问题。“要致富先修路”,朱海东先后协调资金,硬化村内道路10条,疏通道路5条,原本处处死胡同的柳树沟村也变的四通八达。
  与此同时,朱海东根据村地势和农田分布情况,协调水利部门在村西建设小塘坝一座,今年5月中旬竣工。今年恰逢大旱,小塘坝的建设完成,确保了汛期蓄水,有效解决周边灌溉问题。
  为了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柳树沟村还启动了文化大院的建设工程,目前,大院已经建设完成,配套的篮球场、文化广场还在紧锣密鼓地施工当中,如今的柳树沟村格外热闹,忙完农活,村民们就走出家门,跳跳广场舞、健健身,再也不是原来家家户户不出门的景象,甚至连邻村的村民也会赶来凑凑热闹。
  还有一件让村民们特别期待的事情就是村里正在筹建的幼儿园,幼儿园可容纳周边6个村的适龄儿童,解决村里孩子入学难的问题。幼儿园将于今年建设完成,明年秋天开始招生。
一年时间村里大变样
“第一书记”让村民踏实

  入村一年,朱海东所带给柳树沟的变化不止这些。安装路灯、粉刷墙壁、帮助困难农户……一件件的实事办下来,村民们看在眼里,感恩在心里。走在村里,见到朱海东,村民们总会热情地上前打招呼,嘘寒问暖。对村民们而言,有了这位“第一书记”,心里就踏实了。
  一位在村里居住了70多年的村民告诉记者,从他记事起,村里从未有过大变化,“不敢相信,仅一年多的时间,我们村简直变了个样,我在外读大学的孙子说,回来都不敢认了。”
  朱海东告诉记者,当下最重要的还是让农民增收,他计划借助温泉大道开通这一契机,通过盘活村集体土地,以发展乡村旅游、采摘为方向,发展大棚种植、林果等产业,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