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血缘的挚亲守候
照顾久病养父母,她几十年如一日
2015年09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一帆喂母亲吃饭。
     时间就像一个轮回,当年,年近不惑的王盛武、巩义恩夫妇抱养了女儿王一帆(化名);如今,王一帆成为重病养父母生活下去的依靠。两位老人是天桥区制锦市街道办铜元局后街社区居民,都已是78岁高龄,王盛武因脑中风偏瘫已30多年,巩义恩患帕金森综合征也已十多年。虽然早已得知自己是养女,王一帆对父母的孝心却丝毫未受影响。几十年来,她尽己所能精心照料二老,以柔弱之躯扛起了这个不幸的家庭。

  文/片 本报记者 肖龙凤 

每天夜里
起来七八次是常事

  近日,记者来到王一帆家中,近距离感受这个特殊的困难家庭。王盛武老人正在睡觉。因多发性脑梗,他的半边身体失去了知觉,一侧面部有点歪斜,因患糖尿病常年打胰岛素,身体、面部呈现浮肿,脑后全是密密麻麻的红包,糖尿病并发症引起双侧小腿及脚面溃烂。巩义恩老人睡不着,正坐在沙发上,面部比较僵硬,目光呆滞。王一帆陪着母亲聊天,老人说话有点吐字不清。
  王盛武在王一帆8岁时就脑中风偏瘫,病退在家。靠母亲一人做工的收入无法维持家庭生活,自那时起,王一帆就开始勤工俭学、照顾病父。2002年3月,本来就患有冠心病的母亲又查出了帕金森综合征,生活已不能自理。
  王一帆自此放弃了创业的最佳时期,也是一个女孩最美的青春年华,给父母喂饭喂药、端屎端尿、翻身擦拭等,她毫无怨言。父母还时常住院,她就得家中、医院两头跑,白天晚上连轴转。
  对于老人的饮食起居,王一帆照顾得一丝不苟。父亲爱喝茶,她一早就把茶水沏好,然后把老人每天各自吃的三四种药分别配装到药品分拣盒里。因活动不便加上药物副作用,老人经常大便不通,王一帆每次都得先用开塞露疏通,再用手抠出来。
  两位老人都已经78岁高龄了,无论是坐一下、躺一下还是侧侧身,都得靠王一帆扶着抱上抱下,而且,老人所服药物有副作用,导致出现幻觉幻听,晚上经常睡不着,一遍一遍地喊人。王一帆一晚上被喊起来七八次是常事。怕在厨房做饭时听不见父母的呼唤,王一帆还在老人的床头和厨房安装了呼叫器,便于老人有事喊她,以防有闪失。
入不敷出
她在艰辛中前行

  “闺女跟着我们没有享福啊……”巩义恩连连对记者说,话语中饱含无奈和疼惜。因这几年全职照顾二老,王一帆辞职在家,一直没有收入,加上老人时常住院,以前的积蓄都已经花光。多亏了老邻居、同学、亲戚朋友帮忙,王一帆已先后向他们借了二十几万元。
  照顾两位患有重病的老人,作为独生女的王一帆,无论在人力还是财力上,近乎一种孤立无援的境地。2013年,王一帆远在山西太原的姨妈、姨夫曾赶来帮忙照顾,可惜二老都已年过八旬,后因身体原因又返回了山西。
  “这些年,我也很感谢居委会、街道和区里对我的帮助,居委会逢年过节都送来油、面等物资,家里水管、电路等坏了都免费给维修。”去年开始,经过申请,天桥区民政局为王一帆的父母各安排了每月20小时的居家养老服务。
  有句老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王一帆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实际行动,彻底推翻了这句老话,而且她还是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养女。幼年时勤工俭学帮衬家里,成年后连续20多年悉心照顾重症养父母,王一帆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磨难,也体会了同龄人无法体会的心酸。
  这一路下来,王一帆托着两位老人,走得缓慢、艰辛却厚重。她用自己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换取了两位重病老人温暖的后半生。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