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快是慢,让市民酌情选择
2015年09月22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倡导要发挥作用,靠的是公众的自觉。公众真正感受到好处、享受到便利,自然而然地就响应倡导了。若是单纯为了应景搞活动,甚至把行政之手伸向生活领域,把倡导变成了强制,味道就变了。
评论员观察 娄士强
今天是世界“无车日”,不少城市都通过划定无车区或在部分路段实施交通管制的方式,倡导绿色出行。具体到济南,以泉城路为中心的部分城区,则被“开辟”成了供市民体验的慢生活街区。
平心而论,日益加快的城市生活节奏,的确让人叫苦不迭,要是真能体验一把慢节奏,也别有一番滋味。可别忘了,生活毕竟是生活,是一种常态,节奏的快慢不是由人的想法决定的,而是植根于整体性的社会发展状况。也就是说,包括经济水平、管理制度、思想文化等都得满足一定条件,生活在其中的人才能享受到慢的快乐。否则的话,靠强制措施换来的短暂的慢,也只能给那些正为生活而劳碌的人制造麻烦。
就以济南的实践为例,慢生活街区内外就可谓冰火两重天。街区内骑自行车的人、步行的人、摆地摊的人,悠然自得;而在范围更广的周边路段,平常就说不上顺畅,再加上很多出行的私家车分流至此,拥堵状况可想而知。本来周末出门,很多时候就是不得已的,有的是要加班,有的是趁休息去商超采购或带孩子短途旅游……开车出来就是为了图个快、图个方便。现在速度确实慢下来了,人们的心里恐怕只有更多的焦躁,还何谈享受生活呢?
事实上,要想让人们在某一种生活状态中得到享受,那首先得是人们的自主选择,也只有依靠整体性的社会发展,人们才有充分的选择权。就拿1998年首倡“无车日”的法国来说,彼时法国人均GDP就已经达到24000美元,每周工作时间更是少到让人艳羡的35小时。反观中国目前的情况,2014年人均GDP刚超过7000美元,相当多的劳动者为了体面的生活,连法定的带薪休假甚至双休都“自觉”放弃,此时再谈“慢生活”,未免过于奢侈了。
所以说,倡导绿色出行也好,倡导放慢生活节奏也好,总归要以现实为基础,为公众创造改善生活的条件,尊重普通公众的选择权,尤其要避免给公众“添堵”。倡导要发挥作用,靠的也是公众的自觉响应。若是单纯为了应景搞活动,甚至把行政之手伸向生活领域,把倡导变成了强制,味道就变了。由于违背了人们的自主意愿,短暂的活动结束之后,原来怎样还会怎样,倡导活动就等于做了无用功;鉴于活动期间还给不少人带来了麻烦,活动所倡导的理念很可能还会引人反感,那就真的得不偿失了。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职能部门在这一天就一定无所作为,只要把工作做得精细,考虑到公众可能遇到的麻烦,并提出解决办法。公众真正感受到好处、享受到便利,自然而然地就响应倡导了。真能做到这一点,那也不用搞什么短期活动了,不妨直接将相应举措融入常态化的管理机制中。换句话说,城市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应该考虑到,即便为配合倡导活动出台些举措,也绝非“一锤子买卖”那么简单,而是要经得住常态化的考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