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钦彦(山东省文联党组书记) 
2015年09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于钦彦(山东省文联党组书记)

  书法是中国卓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朵绚丽多姿的艺术奇葩,凝结着东方文化的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标志性艺术形式。书法的发展需要继承,更需要创新,笔墨需要追随时代的节拍,表现时代精神。娄以忠先生无疑就是这样一位书法艺术的继承者、探索者和创新者。他以巧夺天工的自然妙造经营着汉字的艺术表现,以强烈的金石铿锵传达出雄强劲逸的高古气息,全身心地营造着属于自己的书法艺术天地。
  娄以忠先生在书坛辛勤耕耘六十余载,是当今不多见的专攻行草而卓有成就的书法家。他常以“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自勉,主张“从规矩入,从规矩出”,其书法以平实朴拙见长,平中寓奇,而绝少讨巧炫技之处。娄先生书法的风格源于王铎行书,但又不局限于王铎,而是由王铎上溯到米芾、“二王”,并以“二王”为旨归。其书法笔力雄健,线条方圆兼备,墨色由浓及淡,层次丰富,行笔走势跌宕连绵,自然率意;在整体意象上以静态的端庄、和谐、匀称、秀整取胜,表现了理性的结构美和典雅的宁静美。《前出师表》、《后出师表》、《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洛神赋》等巨幅作品,敦厚洒脱,一气呵成,汹涌于无际,纵横而有度,通篇和谐流畅,贯气充沛,浑然一体,让人感受到作者深厚的功力、扎实的学养、丰富的阅历和气定神闲的胸襟。这种鸿篇巨幅的创作,只有遍临古今碑帖,参透文字奥秘,方可从容为之,非有大智慧大学问者,终难构建出如此阔达宏伟之气魄。由此可见,娄先生坚守行草一格,并不作法自闭,而是对篆、隶、魏碑等诸种书体都有研究,但他只是为汲取营养丰富其行草书体。得诸家之神韵,熔诸法于一炉,这正是娄以忠先生书法艺术的显著特点。
  书乃心画,书品如人品。娄以忠先生认为,一个写字的人只有具备高尚的品格、脱俗的情操和渊博的知识,才能有条件成为艺术家。娄先生一贯坚持积极向上、不媚俗流、师古不泥、情动形言的艺术主张。他做人冶艺,皆品有所持,中规中矩,笃诚修远;读书写字,得寓形寄意之法,且不失文化底蕴,笔墨之间飘荡和弥散着经由学养积累而生发的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自我体验,于循规蹈矩中存言外之意,在纯净灵动自然的特质中突出神内敛、气鼓荡的意韵。娄先生大学期间修习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一直在文化单位工作,不仅有着深厚的书法功力,而且从文学、哲学、历史、诗词歌赋等学科中吸取营养,尤其对楹联艺术颇有研究,曾担任山东省楹联艺术家协会主席多年,是山东乃至全国楹联艺术界颇有威望的名宿高手。在生活中,他始终以乐观大度的态度包容一切,反映在书法作品中则时时浸透出挥洒自如、磅礴豪放之大气,从而也表现出一种坦诚、大度、积极、乐观的学者风范。半个多世纪的艺术修为和人生磨砺,不断提升着他的文化修养、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他的笔下蕴藏着无限的文化底蕴和巨大的艺术创造力。
  大凡优秀的书家都有一种属于自己的独特艺术魅力,这是由时间、学识、品质及实践诸因素长期积淀而形成的。娄以忠先生已年届八十,通会之际,人书俱老,而令人敬佩的是他依然保持着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旺盛的创作热情,并时有佳作问世。这种活到老、学到老、创作到老的精神,必将不断推动他的艺术不断跃上新的高峰,为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娄以忠,山东东阿人,一九三六年十月生。一九六四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一九八二年调入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工作,后调入山东省文联文艺创作研究室从事书法专业创作,一九九七年创办山东省楹联艺术家协会。历任山东省楹联艺术家协会主席、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山东省文联委员、文艺创作研究室专业书法家。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顾问、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山东当代书画摄影艺术交流中心顾问。
  一九八五年以来,作品多次在全国书法大赛中获一、二等奖,入编百余部书法作品集,入刻数十家书法碑林、文化墙。一九九七年至今,先后为曲阜文化城、淄博管仲纪念馆、康有为纪念馆、南昌滕王阁、东阿曹植碑林、济南和泰山等五十余处名胜古迹撰写楹联。在楹联创作、楹联理论研究、楹联普及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书法作品多次到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台湾等地区展出,代表作品被毛主席纪念堂、花明楼刘少奇纪念馆、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等单位收藏。
  ▲杜牧 清明 68x68cm
  ▲万松山小憩 95x180cm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