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一部手机还两部的钱谁该落不是
2015年10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静嘉

  刚工作的小丁(化名)前不久在济南赛博一苹果专卖店相中了一款价值6800元的苹果手机。专卖店见她买不起,就动员她办理分期付款,于是小丁在两家金融公司分别贷款3400元,月利率分别是1.61%和1.75%,每个公司每月还款250元。当时觉得自己能承受,也没多想,但回来后一细算,小丁吓了一跳,两年下来共需要还款一万二。原来除固定月利率外,还有几个收费项目,年费率竟高达38.52%。(详见10月12日《齐鲁晚报》A09版“贷款买iphone,价格两年几近翻倍”)
  近几年来,年轻人贷款买iphone屡见不鲜。今年4月,浙江20个女大学生贷款买iphone遭遇“高利贷”;而新闻中的小丁,无疑也是陷入消费陷阱了。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场,受虚荣心与攀比风的影响,年轻人购买名牌手机需求日益膨胀,这也是从众心理的体现。而一些贷款公司便瞅准商机,使用障眼法与小伎俩,以“低利率贷款”,或是“零首付分期付款”为诱饵,引诱他们上钩,有些贷款公司打出亲情牌,专门发展大学生为推销的介绍人,以从中谋取暴利。这些做法有悖于正常的市场竞争法则,更危险的是其极易使年轻人背负上不诚信的污点,甚至触碰到法律底线。
  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又容易盲目轻信,涉世不深的年轻人极易成为消费的弱势群体。正因如此,贷款买名牌手机遭遇骗局便屡见不鲜。就像小丁的遭遇,本以为利率低很划算,捡个便宜,到头来不过是“利率拆解”的小伎俩,还将背负每月的外债度日,实在是自找苦吃。
  笔者以为,当事者除了反思之外,相关部门也不能对此坐视不管。相关部门不仅有义务定期发布针对年轻人群体的消费陷阱提醒,还应该与工商、城管等部门形成合力,完善监管网络,打击贷款欺诈行为。
  另一方面,针对大学生群体,相关部门也要格外“关照”。在几年前,国家曾叫停了银行对大学生发放透支额度在1000元以上的信用卡,其初衷就是减轻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债务压力。相关部门不妨借鉴信用卡透支的相关政策,从源头遏制大学生不良贷款消费行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