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兑现一句“我养您”的诺言
好人房泽秋成立工作室传递爱
2015年10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李玉柱老人跷起大拇指感谢房泽秋。(资料片) 本报记者 肖龙凤 摄
  房泽秋带领志愿者走进老年公寓献爱心。 通讯员 杨荣超 摄
     本报记者 范佳                      
  近日,历下区贡院墙根社区居民房泽秋被授予“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助人为乐模范”荣誉称号。多年来,坚守一句承诺,生活并不富裕的她坚持照顾邻居老人长达36年,直至老人安然辞世。如今,为帮助更多人,她成立了房泽秋志愿服务工作室,带动更多人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36年只为一句承诺
  “爷爷,您跟我走吧,我来养活您!”一句承诺,房泽秋忙碌了36年。她把邻居孤寡老人接回家照顾直至老人97岁寿终正寝,她也从风华正茂的十九岁年华,逐渐走过了人生的第五个十年。
  房泽秋今年55岁,是一名下岗职工。李玉柱是济南三箭集团的退休工人,是房家的老邻居,房泽秋亲切地喊李玉柱“二爷爷”,这位“二爷爷”和房泽秋爷爷的关系不错,从小看着房泽秋长大。
  1979年,61岁的李玉柱突发脑溢血,半身不遂。当时已经工作的房泽秋只有19岁,看到李玉柱没人照料,身上长满了虱子,她便与母亲商量,在住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把李玉柱接回家继续照料。这一照顾,就是36年,直至去年年底,李玉柱安然辞世,享年97岁。
夫妻同心照顾老人
  房泽秋与丈夫于海也因照顾李玉柱而结缘。1982年两人结婚后,无论搬到哪里都带着李玉柱。1998年4月,李玉柱摔成了骨折导致瘫痪,房泽秋就开始没白没黑地照料老人。当别人知道他们伺候的是孤寡老人时,都纳闷老人是不是有大笔遗产,房泽秋听后只是微微一笑。其实,李玉柱老人到退休时工资才80元。
  1998年10月份,老人心脏病发作,大面积心肌梗塞,住进了齐鲁医院,房泽秋为照顾老人半年多没外出打工。老人单位报销不及时的时候,夫妻俩都是自己掏钱给老人看病。
  老人瘫痪后大便不能用力,夫妻俩每次都要戴着橡皮手套用手抠。老人每年去医院充两次血,以前住平房的时候,于海背着老人蹬三轮车去医院。1990年他们搬到制锦市小区四楼的一室一厅,每次看病于海都背着老人上下楼,打出租车去医院。
孝心传给儿孙
  2012年于海不幸去世,给房泽秋打击很大。但让她欣慰的是,这份孝老爱亲之心得以延续下去,从她传到儿子、儿媳,还传递到了小孙子“哼哼”身上。
  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房泽秋的儿子、儿媳直接搬过来和房泽秋、李玉柱同住。房泽秋的儿子于霄宁放弃了在外面的工作,选择在家中一边做网络兼职,一边照顾老人。
  2014年12月23日,李玉柱开始发烧,一直守在老人身边的房泽秋说:“平时老人说话不是很清楚,但那天晚上他不停地说话而且口齿清晰。他叫着我的小名说‘亲爱的云,谢谢你,这些年多亏了你’。”她说,老人从来没有用过“亲爱的”这个词,可能老人那句道谢,就是已预感到大限将至,在向她道别。
成立志愿服务工作室
  2015年3月5日,历下区第一个以中国好人命名的志愿服务工作室——房泽秋志愿服务工作室成立了。
  工作室主要从社区成员特别是老年人的多种需求出发,组建以社区居民志愿者为主体的组织网络,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孤寡老人等志愿服务。
  志愿者通过排查摸底、建立帮扶台账、电话沟通、入户问候、邻里互助的方式,对辖区需要帮扶的老人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等形式的志愿服务。
  志愿者对需要帮助的老人进行心理疏导,定期到托护中心、老年公寓等场所免费做义工,实地帮扶老人。
  连续四年来,本报联合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济南市文明办、12345市民服务热线以及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推出了“责任市民暨最佳公共服务奖”评选活动,欢迎热心市民向我们推荐身边的榜样。市民可以拨打96706热线推荐,也可以将相关材料发送至qlwbdpc@163.com邮箱。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