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百户村民配置一名保洁员
城乡环卫一体化为农村居民带去便利
2015年10月16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在长清各个村庄,每100户村民要配备一名保洁员。
文/片 本报通讯员 邢菊 崔莉 肖传颖
“全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后,村里的环境卫生得到了明显改善,到处都干净了,洒水车每周定期清扫村街,村里垃圾一天一清,说实话,村民真是省心多了。”平安街道赵家营村是长清区城乡环卫一体化较早的试点村庄之一,村委会杨书记感受最深。不仅赵家营村,城乡环卫一体化开展四年来,长清城乡居民都切身感受到这项惠民工程给生活环境带来的变化。近期,长清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正式通过全省验收挂牌,成为全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平台和强力支撑。
上下联动,网格管理,保障民生工程
从2012年开始,长清区委、区政府把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确定为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和生产生活条件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出台《长清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又建立三级网络体系,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相关部门协同抓的特色工作机制。为有序推进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对各街镇进行月度检查、考评,并进行打分排名,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反馈、解决,保证工作不走样、不糊弄、不做表面文章。
同时,长清区设立10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城乡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区委领导班子多次安排调度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开通了相关设施采购、工程建设快车道,极大地推动了环卫一体化在全区的普及。今年5月,长清城管局成立了城乡环卫一体化收费中心,负责相关工作的组织实施和费用筹措,保证了所需设备的及时到位。
扎根农村土壤,强化村民主人翁意识
相对于城区,农村地广人稀,村民居住分散,如何搞好村居环境卫生一直是个难题。在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之前,长清农村的生活垃圾管理跟全国大部分农村一样,存在着很多问题,垃圾围村、垃圾搬家的卫生乱象屡见不鲜。对此,城乡环卫一体化发挥了关键作用。革除陈规陋习,从思想上引导村民,禁止垃圾乱扔乱倒,在村里放置专业垃圾箱,由专业人员定期清理,让村民也能享受到城市居民的服务待遇。
长清的垃圾清运按照每户每年60元的收费标准,一开始很多村民有抵触情绪,更有甚者拨打投诉热线,给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开展增加了阻力。为此,长清按照“政府主导,全民参与”、“谁产生、谁付费”的原则,不断强化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村民自己付了费,就会想着把垃圾箱运用起来,从而减少了垃圾乱扔乱倒,延长垃圾箱的使用寿命。同时,村级保洁员聘用本村村民,使农村群众亲身体会到城乡环卫一体化带来的便利。今年的收费工作,各地村民积极配合,仅用一周就完成了全区580万的缴费任务。
创新贴近民心管理,实行“五个统一”管理
自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以来,长清区在管理上坚持五个统一,即统一管理模式、人员管理、设施装备、经费保障以及管理机制,高标准、严要求地开展相关工作。
据了解,长清区在每个村庄,按每100户配置一名保洁员,每15户放置一个垃圾箱。为保证工作持久蓄能,各街镇建立起以村管理为主,办事处(管理区)、街镇管理调度指导为辅的管理体制,定期对村级保洁员进行环境保洁、安全意识的培训,完善例会制度。各街镇多措并举,统一配置保洁员的服装、工具和三轮车,提高保洁员的工资补助。此外,各街镇参照城区环境卫生管理标准,制定了保洁员作业、上岗和惩罚制度,逐步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
目前长清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已投资2800多万元,用来统一设施装备。目前长清区生活垃圾日产量约为200吨,清运处理费用每吨约230元,每年共计清运费1495万元,收缴费用与所需费用的差额部分由上级政策支持和区财政负担。
及时清运垃圾,为百姓节约每一分钱
为把钱花在刀刃上,长清区对全区城乡环卫一体化方案进行了优化论证,在方案设计上精打细算,努力为老百姓节省每一分钱。
从地势上看,长清区南高北低,呈三山两沟一平原格局,地形复杂,部分村庄山路曲折,给城乡生活垃圾清运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麻烦。为此,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人员挨村挨户对农村垃圾产量进行了调查摸底,以转运站为中心,确定了每辆车的清运范围半径在20—25公里,并利用城管局数字化平台,科学合理制定每台垃圾清运车的运行地图和到“站”停点,同时为每辆垃圾运输车辆安装了GPS,随时随地掌控垃圾清运情况。在清运车辆不能到达的区域,环卫人员以三轮车简易清运方式为补充,设置垃圾转运箱,将生活垃圾转运至大车方便清运的地点,既解决了山区村庄分散、清运效率低的问题,又降低了清运成本。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