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情 陪审梦
□莒县法院王明龙王建英王菲菲
2015年10月16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十三载风雨路,十三载司法情,在这十多年的陪审工作中,让我曾经的梦想变成现实。人民陪审员,承担着责任也演绎着司法温情,更圆了我的陪审梦!
马丁路德金曾经说:I have a dream!我也有一个dream,那就是成为一名人民陪审员。记得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我最爱看的一档栏目就是央视的《今日说法》,看到法官们在审判庭上威严的姿势,我的内心顿时燃起了陪审的向往:和法官一起并肩作战,去化解矛盾纠纷。
2002年,经过严格考核,我如愿成为莒县法院一名人民陪审员,这一干就是十三年,这十三年里记录着我对陪审的情怀,也镌刻着我对陪审的夙愿。
记得我陪审的第一起案件是一桩离婚案,夫妻双方年龄在三十岁左右,女方怀里抱着刚满一周岁的孩子,在法庭上夫妻剑拔弩张,气氛骤然紧张起来,细听他们说来,就是家务事让彼此积怨太深。
在法庭辩论阶段,他们的吵闹声把孩子吓哭,孩子的哭声让法庭变得无比安静,哭声刺痛了每一个人的心,那一刻我们没有一个说话的,只是在静静地相互看着彼此。庭审结束后我试着去和双方交谈,但是矛盾久积的他们怎么也打不开心结。
有句老话说得好,“宁拆一座庙,不拆一桩婚”,五天后我拿起电话拨通了原被告双方的电话,这次我从孩子的成长作为调解的切入点,跟他们聊了很长时间,从言谈中我感觉到他们情绪有些缓和,后来夫妻二人抱着孩子到法院跟我们说:孩子是他们的希望,以后相互谦让给孩子一个温馨完整的家。简短而又实在的话打动了在场的每个人的心,这次调解使我认识到要贴近当事人,把冰冷的法律,用人间的温情融化到他们的心里,我们的工作才算是温情的,也是有价值的。
有了这次成功调解的经验,我信心倍增,这也为我后来的陪审工作提供了充实的动力。每次陪审调解都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人民陪审员不是简简单单地坐在审判席上听听就算了,而是要用司法为民的干劲和行动去脚踏实地地处理好每一起纠纷。
这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在自己的陪审路上留下了汗水,也留下了他人不解的委屈泪水。不管是汗还是泪,我用自己的双脚,扎实地踏出了穿梭乡间小路、化解邻里干戈的人民陪审之路,在我陪审的1400余起民事案件中,无一错案,无一缠诉。尽管有时候需在双方当事人之间来回跑数十趟才能将他们说服,但每当看到他们从对簿公堂到握手言和时,我的内心也是甜甜的,付出还是有结果的。
有一种梦是一觉醒来只能成为回忆,有一种梦是太阳出来也依然在演绎着自己的风采。“陪审梦”驻足了我对司法的热爱,也流露出司法的温情,我将继续用心把这个美丽的“梦”编织成更多的欢声笑语,更多的人生故事,用司法情怀融化矛盾坚冰,用司法热情再添和谐。
本报记者 王裕奎 整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