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城市从未如此美好
2015年10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刘少维

  每次提到创城,总有一种“不好了,刮风了,下雨了,快回家收衣服”的感觉。今年的创城时节,按理说大家早应对此习以为常,但不曾想,此次不再是“收衣服”了事,甚至连晾衣架,也被拆了。
  动静之大,可见一斑。
  面对这样疾风骤雨似的创城行动,有些人拍手称赞,说可以提高人们对城市的满意度,激发人们维护城市形象的热情,对城市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城市的向心力、凝聚力。但也有些人说,年年搞这样的运动,并未让大家深切感受到水碧、天蓝、地绿、整洁、有序,这样的运动劳民伤财,不如集中力量整治一些大型的污染企业来的划算。
  多数的称赞和非议,说到底,还是对创城工作意义的理解不同而引起的。其实,用中国的一句老话来描述创城非常好,叫不破不立。我们在创城工作中摘店牌,拆违建,推土墙,实实在在地摔了一些坛坛罐罐,破了很多东西,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又要立些什么呢?
  在笔者看来,创城最重要的,就是立“规矩”。在西方社会中,习惯用“社会契约”这个词来描述“规矩”,但无论规矩也好,社会契约也罢,都是对人与人或者社会群体与群体之间利益关系的一种约束。而立规矩,就是对这种关系的调整。
  比如南王家村的菜市场,许多商贩在此贩卖蔬菜水果以养家糊口,你我一样的普通百姓在此买菜图个方便,看起来是你好我好,但路过此地的行人却不得不忍受交通的拥堵,周边的居民也不得不承受环境的污染。在这样一个微观的经济环境里,商贩,顾客,路人和居民每个群体之间各自的利益各有得损,通过创城,让商贩进入正规市场,让顾客把车停在停车场,使得交通和环境都得以整治,四者的利益关系重新得到梳理,实现了公共利益最大化。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写道“人人生而自由,却无处不在枷锁中”。创城就是这样的枷锁,政府通过这个枷锁,让人们重新站在社会的角度来审视自己,杜绝不文明,不合理,不安全的行为方式。
  另外一个作用,就是给政府的城市管理水平树立标杆。就创城活动本身的效果而言,是值得肯定的,而大多数人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创城的效果不能持之以恒,有劳民伤财,形象工程之嫌。
  实际上,城市的环境跟家庭的环境相似,腊月二十四扫完房子,想保持到正月十六都很难。而管理的难度,是随着地域规模和人口数目呈指数型增加的,对于城市这样的规模而言,即便是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想一直保持创城时的效果,也是很难。
  既然无法保持,那这种“大清扫”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论语中有句话讲:“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就是说我们要达到某个效果,就要按照更高一层的标准去要求。而创城活动,就是这个更高一层的标准。这几日,当我们看到成堆的垃圾,满墙的标语,乱搭的电线和私建的棚户都被清理掉,整个城区都变得干净整洁的时候,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我们的城市从未如此美好。所以,即便将来无法达到今日的效果,通过这样的创城运动,也能提高我们城市的日常管理水平,使得整个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至于有些人说,为什么不集中力量整治一下大企业的污染问题。这让我想起1970年,一名赞比亚修女给NASA航行中心科学副总监史都林格博士写的一封信,她问为什么地球上那么多孩子挨饿,却还要探索太空。史都林格博士回信中讲的意思就是,帮助身处困境的同胞和探索太空,都是我们要做的,都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我们所有的城市管理和创城活动,也是这样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