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于甲骨、书于简牍、镂于金石
没有纸之前,字是写在这儿的
2015年10月20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中国是造纸术的发明国,但是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纸张都是一种奢侈品。特别是在纸张问世之前,中国古人往往把文字记录在甲骨、简帛、金石之上。在山东博物馆的《齐鲁瑰宝展》中,正好展出了几件相关文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文/片 本报记者 张九龙
1
济南也曾自产甲骨文
提起甲骨文,人们往往想到河南殷墟,其实在咱济南也有甲骨文的出土。从济南市区往东十余华里,有个大辛庄遗址。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考古学家就先后在那里进行过调查和挖掘。
这是一处以商代遗址为主,并保存有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堆积的遗址,面积约30万平方米。1984年山东大学考古专家与省、市文博单位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清理出以商代为主的房屋、墓葬、水井等遗迹和大批文物。“大辛庄是山东境内最早、最大、最丰富、最重要、特征最鲜明、出土甲骨文最早的商代遗址。”曾有考古学家对大辛庄遗址归纳出“六个之最”。
当然,出土文物中最珍贵的就是甲骨文了。它们的“老家”位于大辛庄遗址的东南部,共出土有字卜甲8片,其中4片可拼合成有25字的一版,由兆辞、兆数和前辞组成。据专家初步认定,其内容是对某位“母”进行祭祀的占卜记录,不论甲骨修整、钻凿形态还是字形、文法,都应与安阳殷墟卜辞属同一系统。根据出土层位、文字特征和其他资料综合分析,大辛庄甲骨文的年代应不晚于殷墟文化三期,距今约3200年。
商代甲骨文过去只出土于安阳殷墟和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其中后者属于“习刻”。因此,大辛庄遗址出土的甲骨文是殷墟以外首次发现的商代卜辞,这一发现引起了国内考古界的极大关注和高度评价,大辛庄遗址也就此一跃成为2010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2
简牍破解千年谜团
《齐鲁瑰宝展》中的银雀山汉墓竹简无疑是国宝中的国宝,虽为竹制,却比黄金价更高。1972年,它们发掘出土于山东临沂银雀山两座汉墓中。简文的书体是早期隶书,大概写于公元前140到前118年,也就是西汉文景时期至武帝初期。
银雀山汉墓竹简共计有完整简、残简4942简,此外还有数千残片。其内容包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晏子》、《守法守令十三篇》、《元光元年历谱》等先秦古籍及古佚书。这些古籍均为西汉时手书,是较早的写本。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哲学、古代兵法、历法、古文字学、简册制度和书法艺术等方面,都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此次考古成果被列入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30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上世纪90年代“新中国50年影响最大的考古发现”之一。21世纪初,又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更重要的是,它证实了《史记》中有关孙武、孙膑的记载完全正确,并且他们各有军事著作传世。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资料的缺失,人们认为孙膑就是孙子,两人是同一个人。出土的《孙子兵法》竹简说明古代的《孙子兵法》其实是13篇,而不像有些古籍记载的那样共有82篇。而《孙膑兵法》很多篇的篇首都写到“孙子曰”,其中“孙子”代指的是孙膑。
3
玉石上的文字祝福
《齐鲁瑰宝展》中的东汉宜子孙玉璧是1982年春从青州市谭坊镇马家冢子东汉古墓中出土的。经鉴定,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最完整、最大、最优、艺术性最高的一件。
它的质地为和阗墨玉,圆形出廓,外径15.4厘米,内径2.6厘米,出廓5.4厘米,重375克。中部有凸起圆环,环与外廓之间交互浅浮雕夔龙、乳丁。出廓部分由透雕夔龙纹组成,纹中间透雕“宜子孙”三字。这块玉璧以体形大,雕技精湛为世人所珍,是仅见的有字汉璧,为国家一级文物。
玉璧是一种中央有穿孔的玉器,为我国传统的玉礼器之一,也是“六瑞”之一。这件东汉宜子孙玉璧是一种“出廓璧”,也就是玉璧的外缘轮廓处附设有镂空纹饰。镂空纹饰的内容主要有龙纹、螭纹以及“长乐”、“万寿”、“长宜子孙”等吉祥文字。
玉璧是中国玉器中出现最早并一直延续不断的品种,是很重要的瑞玉,战国至两汉是玉璧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玉璧花纹形式多变,饰纹种类极为丰富,使用范围大增,数量也属历代之冠。
玉璧的用途,按古文献记载和后人推测,一为祭器,用作祭天、祭神、祭山、祭海、祭河、祭星等;二为礼器,用作礼天或作为身份的标志;三为佩饰;四是作为砝码用的衡;五是辟邪和防腐。到了东汉时期,玉璧主要见于贵族墓葬之中,是重要的陪葬品,更是墓主人身份的标志。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