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咋变得那么“脆弱”?
——医生教你读懂父母的脆弱
2015年10月20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时光如水,父母慢慢“返老还童”,变得越来越脆弱,越来越“矫情”……这种“脆弱”很可能是他们发出来的求救信号。一起听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老年科主任孙新宇的解答,关爱父母,从关注他们的“脆弱”开始。
案例1
不让女儿吃俩鸡蛋
自己花多少钱都舍得
72岁的王阿姨原本热情开朗,最近变得让家人很头疼。三年前,她因为冠心病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康复之后的王阿姨就像换了一个人:动不动就发脾气,看什么都不顺眼。女儿怀孕了,想吃两个鸡蛋,她也不让,说营养过剩;自己花几万元买了大量保健品。儿女劝她别上当受骗,她反而认定孩子们不心疼她了。
专家说:性格变了,实际是“脑子”变了
孙新宇说,老年人突然变得脆弱,与他们的疾病是分不开的。人步入老年期后,躯体的疾病越来越多。人的身体是一个整体,每种疾病都会对身体机能产生影响,这些疾病不但会影响老年人的脏器功能,也会给老人的心理状态带来改变。
王阿姨这种精神障碍是由身体的疾病所引起的,积极地治疗原发疾病是改善精神症状最基本的原则和最有效的策略,必要时,也可以针对患者精神异常表现,对症应用一点精神药物。孙新宇给王阿姨用了很小量的情感稳定剂,使她的情绪、行为得到明显改善。
案例2
一上午测10次血压
68岁的刘先生,半年前出现过下壁心梗,此后血压有些偏低。刘老先生变得特别脆弱,天天给儿女打电话催着孩子们带他去看病;他也找医生朋友反复询问是不是病情加重了。血压的一点小波动,都让刘先生心神不宁,他开始反复地自测血压,有的时候一上午就要测10次。刘先生还时常念叨自己胸痛、气短,但反复做心电图检查,并没有发现异常。
专家说:
恐病是因为焦虑
孙新宇说,刘老先生这种“脆弱”实际上反映了他对疾病和治疗的担心。对刘老先生来说,在心理治疗的基础上,需要使用抗焦虑抗抑郁药来改善他的焦虑情绪,刘先生的躯体不适症状就会随之消失。这样的老年人其实不少。
老人表现出的关注自我、放大疾病、过度紧张等情况,实际上是在向家人或者外界救助。做儿女的除了照料他们的生活外,还要给予最大限度的理解和支持,鼓励老人放下包袱、看到希望、积极配合治疗,打消生活顾虑。
(据微信公众号:北晚微健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