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使紧急救援中心万滨:
走条不离公益的创业路
2015年10月26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2008年,万滨担任奥帆赛志愿者清理浒苔。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创业成了茶余饭后人们的谈资,在大家讨论“盈利”、“钱景”等创业不可回避的词汇时,青岛天使紧急救援中心的理事长万滨却在探索另外一条创业路——“公益创业”。
在万滨看来,“公益创业”并不意味着清贫,用商业的模式来做公益,解决社会问题的同时兼顾经济利益,同样可以让“职业公益人”有丰厚的薪资和待遇,虽无经验可以借鉴,但万滨相信这是一条可以做也值得做的好路子,他也用自己的实际经历践行“公益创业”路的可行性。
本报记者 高倩倩
“理工男”爱上
志愿服务
初见万滨,是在一个明媚的午后,阳光透过落地窗照进来,本来凉爽的空气有了温暖的味道。万滨端起茶杯,开始回忆自己与志愿者有关的那些日子。
1994年,万滨刚刚19岁,那一年的元旦,青岛市政府举办了一次万人长跑活动,在手机通讯不发达的年代里,无线电通讯成了赛事的必备服务。从小对无线电、电子设备感兴趣的万滨被朋友拉去比赛现场帮忙,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成了一名志愿者。“当时主要是提供通讯联络服务,觉得是件特别有意义的事儿。”万滨回忆道,这是他和志愿者服务的第一次触电,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因为家人有从事相关方面的工作,万滨从小就对电子通讯特别喜欢,大学时也选择了计算机专业。万滨笑称自己是名“理工男”,读大学和研究生时的万滨成了志愿者服务的积极分子,打扫卫生、收垃圾、搞宣传等志愿服务的现场,总会看到他的身影。2005年,青岛国际马拉松比赛现场,万滨组织了150多名志愿者参与无线通讯志愿服务,从筹备到结束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他感受到的除了辛苦,还有更多的满足。
“大学毕业后找了两份工作,觉得干得不顺心,2005年就自己创业了。”回想起创业初期的日子,万滨轻描淡写。刚创业时,懵懵懂懂,万滨也没有什么成熟的商业模式,从最初做计算机网络,2009年开始转型,注重自主知识产权开发,到目前,他的公司已经有十几项专利和几十件软件著作权,2015年改制为股份制公司,预计今年七八月份在新三板挂牌,创业十年,万滨算是交了一份不错的答卷。“刚开始创业时只是单纯地想开发产品做项目,现在我要搭建一个平台,带领团队成员一起创业。”万滨对公司的发展满是憧憬和期待。
有创业的艰辛,有守业的不易,万滨从未放弃,也从未停下从事公益事业的脚步。
做志愿者
不靠热情靠专业
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噩耗传来,万滨带着20余名志愿者赶赴灾区,为了不给灾区添乱,他们自备帐篷、压缩饼干等。“我们到震区后,为灾民提供‘寻亲’服务,震后通讯中断,很多人联系不到家人,我们便搜集大家需要的信息,想方设法让他们和家人取得联系。”万滨说,有20多位震区伤员被转移到青岛治疗,他们和老家失去了联系。“我们通过卫星做卫星连线,一组人在青岛的病房调试设备,另外一组人员在震区克服困难,调通设备,让身在两地的亲人可以见面。”万滨说,这是他们开展的“我要见到你”的志愿服务项目,其中有一位老太太被疏散到青岛时,重孙子还在孙媳妇的肚子里,她通过卫星第一次见到重孙子,激动地流下泪水。还有一位老太太地震前就腰不好,通过在青岛的治疗,可以下地走路了,身在震区的亲人看到她下地走路的那一刻,卫星画面中哭声一片。
也正是到汶川的志愿服务,让万滨对志愿服务的认识有了重大转变。万滨深刻感受到,志愿者主要是凭自己的热情开展阶段性的工作,具备专业技能的志愿者数量较少;此外,群众自救、互救的能力和意识都比较薄弱。“不能单纯地依靠热情做公益,要利用专业方法、专业机构来做社会公益,这样才能保持持久性和专业性。”万滨说,意识到问题就要去改变。从汶川回来之后,他便着手成立一家专业的社会公益救援组织,可真正实施起来才发现,需要注册资金,需要主管部门,从2008年底开始筹建,直到2011年初,他才拿到了民政部门的执照,天使紧急救援中心在万滨的奔波中呱呱坠地。
“事前教育比事后救援更有意义,天使救援主要关注未成年人和社区的安全教育,通过职业化公益服务,提高老百姓的自救和互救能力,转变人们的安全观念。”万滨说出自己的设想,这些年,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因人而异
打造安全课程
每到周末或节假日,青岛沿海景区总会有一支骑着自行车驮着药品、救援设备的“自行车救护车队”,这就是天使救援自行车队,他们骑着自行车巡游在沿海景区为游客提供服务,小孩磕着碰着了、大人天热中暑了、贪玩被困在礁石上了……这支队伍总会及时出现。
像这样随时随地的及时服务,天使紧急救援中心的工作体现在方方面面。每年青岛的意外溺水死亡事例都较多,万滨便组织志愿者通过讲座形式到各中小学校进行防溺水教育,教会孩子们如何识别危险水域,一旦落水如何自救等安全常识;随着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在其中办公的年轻人也多起来,高层逃生成了必备课程,天使救援中心便会通过“体验式培训”让呆在大楼里的年轻人走出来动手操作,学习自救本领。
天使紧急救援中心组织的“纳凉培训”主要针对社区群众,晚上哪里纳凉的人多,天使志愿者们便出现在哪里,通过知识讲解、教具操作等多种形式给社区群众讲解安全常识,“经常出现一家三口、老少三代一起来听的场景。”万滨说。
目前的中小学校园多没有专门的安全教育老师,万滨和团队为中小学生量身打造了“安全自护进校园”活动,教会他们使用灭火器、心肺复苏、烟雾逃生等,并会通过教具营造火灾的紧张气氛,让孩子们能实际感受到。“我们的课程涉及烟雾逃生、心肺复苏、高楼缓降、灭火器使用、用电安全、儿童交通安全等多项内容,都是体验式课程,尽量增加趣味性。”万滨说。
此外,天使紧急救援中心的志愿者们还会进到大型企业开展现场体验课程。“像大型商场、超市等,人流量比较大,打造安全的购物环境也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万滨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社会的整体安全能力和素质。
从志愿者转变为
职业公益人
从19岁那年第一次接触志愿者服务,万滨就一直没停止自己做志愿者的脚步。多年的志愿服务也让他从一名单纯的志愿者向职业的公益人转变,天使紧急救援中心也在他的带领下,从最初的单一项目发展到具备自我造血、自食其力能力的综合性公益组织。
“救援中心最初的资金都是我垫的,后来就越来越拮据,这也不是长久的发展之计。”意识到这个问题后,万滨着手改变,“要用专业的方法运作专业的机构,实现自我造血,这样才能长久生存下去。”与其他志愿服务组织多是业余、兼职的人员架构不同,天使紧急救援中心现在有四名专职工作人员,这样可以保障他们持续的服务能力。
随着服务能力的不断增强,天使紧急救援中心逐渐被大家熟知,一些培训邀约逐渐多起来。“蓬莱、烟台等地也会邀请我们去做安全培训,培训档期都安排到下个月了。”万滨说,有些政府部门也会购买服务,这样会保证救援中心的基本运营,“最起码不会死掉。”人员、设备、教具不断扩充,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万滨想法设法募集资金支撑天使紧急救援中心的发展。“怎么筹集的、怎么花的,这些筹资情况都是对外公开的。”万滨说,这样增加公开透明度,便于机构的长期发展。
“公益组织不是营利机构,不是为了赚取利润而存在的,而是为解决社会问题而存在。”万滨说,“公益创业”是基于社会责任感、为解决社会问题而存在的,虽然目标与普通创业不同,但在管理方法、员工考核等方面都是相通的。
万滨努力从一名普通志愿者向职业公益人转变,他也以身示范开启“公益创业”路,他用自己的实践证明,“公益创业”是一条可以做也值得做的好路子。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