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山东商河县供电公司:
家庭式服务的“电保姆”
家门口的便民服务保障群众用电无忧
2015年10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供电人员在一线工作。
  深入企业一线
     在商河县龙桑寺镇徐太院村,2000余米崭新的绝缘线路整齐排列在村子上空,笔直伫立的电线杆,明亮温暖的路灯,稳定可靠的电压质量,洋溢着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作为2012年商河县第一批农网升级改造的示范村,徐太院村的村民真切感受到了供电提升带来的可喜变化。
文/片 通讯员 张明成 王志龙 本报记者 邢敏
  农网改造施工
惠及大蒜之乡

  “现在好了,电压很稳了,家里的蒜片加工机也能正常使用了,真的太感谢你们了。”10月15日,看到正在巡视线路的国网商河县供电公司员工,家住白桥镇西董村的张大娘激动地说。
  白桥镇是有名的大蒜之乡,由于白桥大蒜经济发展较快,大蒜加工机等大负荷用电设备安装较多,变压器容量小,该村普遍电压偏低。为有效改善乡村群众的用电质量,自今年3月份,承担该村施工任务的山东三维电力有限公司,组织人员多次深入西董村梳理排查,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法和途径。
  在炎热的天气下,施工人员奋战在各个施工点上。施工队负责人刘新辉介绍说,早上6时整工作人员就到达施工现场,上午8时,温度就达到了30摄氏度,作业人员登上杆塔,用绝缘护套将导线隔开,进行放线、架空削皮、连接导线的各项工作。上午11时,汗水浸透了工作人员的衣服,此时温度达到了38摄氏度。到了下午,电线杆都烫得不敢直接用手触碰。杆塔上作业一呆就是三个小时,在地面监护的工作人员站着不动还一身汗水,更别说在杆塔上的作业人员了。
  据了解,该公司将这个村原来线径只有50平方毫米的线路,更换为线径为120平方毫米的绝缘导线;将原来十多根10米线杆更换为12米或15米的线杆;将原来不能满足用电需求的变压器增容。此次整改改善了该村的电压质量,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彻底解决了这个村的低电压问题。
服务重点项目
保障可靠供电

  “今年我们经历了夏季高温和连续三次特大雷电暴雨的考验,没有发生一起停电事件,真心感谢商河供电部门的电工同志们。”9月1日,商河供电公司用电检查员在对现代牧业集团商河牧场的用电设备进行例行检查时,该厂负责人对供电公司的服务赞不绝口。
  在项目落地之初,因为该项目位置在商河县东部区域,当时还没有110千伏变电站,电网基础相对薄弱。商河供电公司对临近区域的35千伏沙河变电站进行增容,新出2条10千伏专线为现代牧业集团供电。后期又积极对现代牧业用电进行增容,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先后为现代牧业商河牧场新建增容变压器13台,在厂区内架设双回10千伏线路超过5千米。
  其实,现代牧业还只是商河供电公司倾情服务重点项目电力供应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商河县已有6个重点项目陆续送电,总用电容量8万千伏安。
  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商河县提出在全县建设60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为全力保障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商河供电公司先后组织项目建设乡镇召开项目推进协调会,统筹规划电力配套建设和专项服务布局。项目开展以来,商河公司建立“农田高产保障服务组”专线直通工程建设现场,以综合业扩报装、勘察、施工、验收、送电五个“第一时间”为原则,共安装农业排灌专用变压器325台,合计32185千伏安,10千伏线路39.2千米,低压配电线路97.4千米,率先完成20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项目的电网布局。
  据了解,商河公司下阶段将持续跟踪力柏电池、海龙纺织、昌源油脂等重点项目的送电工作,走进重点工业企业,及时为客户解决用电难题,保障项目早竣工、早送电,让客户满意、让政府放心。
“电力驱动”助力
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

  服务开发区建设必须电力先行。商河经济开发区建设之初,区内只有一座为农村供电的35千伏双龙变电站,仅有的一条10千伏线路杨白线线径细、供电路径长、可靠性差。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近年来商河供电公司不断加强与开发区的发展规划对接,并在配网建设中提出“园区规划到哪里,主干线路就建到哪里”的工作思路,优先建设配网自动化项目,先后将2条110千伏线路、2条35千伏线路电源接入开发区,打造形成开发区电网结构的雏形。
  随着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作的不断推进,为满足经济开发区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2015年商河供电公司制定经济开发区电网建设重点计划,打响开发区电网升级攻坚战。与开发区签下电网建设框架协议,根据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滚动修编电网规划,通过与开发区管委会主动对接,了解开发区重大项目、民生工程建设的实际诉求,详细制定用电方案。在此基础上,结合开发区建设目标和不同企业集群对供电的个性化需求,优先规划开发区内配网建设,今年计划投资1184万元,新建和谐线、天河线等6条10千伏六回双电源线路,全长共计34.35千米,保证前来投资的企业当即落地开工,当即有电可用,为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提供超前的“电力驱动”。
  商河县经济开发区电网布局全面完成后,将形成由2条110千伏线路、4条35千伏线路和16条10千伏线路组成的坚强供电网络,可满足多达6万千伏安的负荷需求,切实提升供电可靠性,打造综合能效示范区。
以电为媒
铺就农民富裕路

  近年来,商河县围绕“生态商河”的城市定位,大力开发“温泉生态之城、采摘游乐之都、鼓子秧歌之乡”为主导的旅游业,呈现出“泡温泉、看秧歌、享生态、乐采摘”的旅游亮点,使得“生态商河”旅游品牌正逐步成为济南北部休闲旅游的名片。全县新兴农业生态体验园120余处,日接待能力超过2万人。
  “搞好农家乐生态园需要很多支持,供电是必不可少的一环。”2014年11月18日,一笑天农家乐迎来三周年庆典,农家乐负责人邢光华对供电服务的提升感同身受。面对农家乐雨后春笋般的用电需求,国网商河县供电公司推出用电“跟随”服务,与景区项目负责人一起,开展用电负荷预测,制定供电方案,提供业扩勘察、现场施工、装表接电一条龙服务,要求三天限时办结。在农网改造升级过程中,合理用电设备和线路布局,集中整改用电隐患172处,更换老化线路9000余米。同时,针对部分农家乐社区面临的低电压问题,利用变压器改址迁移、配变增容、户表改造等方式,全面升级旅游区内用电设施,共完成变压器向负荷中心转移168台,配变新建或增容120处,共计21600千伏安,生态旅游接待能力得以大幅提升。
  “虽然游客量跟着噌噌往上涨,但供电质量上来了,再增加三倍的接待能力我们都能轻松应对。”邢光华笑呵呵地说,“现在我们农家乐合作社集体,平均每年的利润在50万元,村民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近5000元的年收入。”据悉,商河县农业生态园所在地已全部完成农网改造升级,目前商河县生态旅游产业产值达3亿元,农民合作社集体创建的农业生态园平均可为村民增收达3000元,所到之处,农民纷纷感叹供电给他们带来的实惠。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