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河县怀仁镇中心小学
学校老师自主研发“花棍儿舞”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015年10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董理霞老师执教县级公开课。
  太极学堂。
     怀仁镇中心小学是一所拥有1100名学生、县域内规模较大的农村小学。2012年,怀仁镇中心小学异地新建投入使用后,办学条件、教育环境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近年来,学校为进一步建立起新型、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先后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了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目前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文/片 本报记者 刘慧 通讯员 杨佃华
  校本课程开课后
学生把上学当乐趣

  学校要真正打造出有个性的亮点,唯一的出路就是打造课程文化,目前怀仁镇中心小学已把校本课程的开发列为学校课程管理计划,积极挖掘适合自己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延伸,是各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校本课程中的课程设计都是老师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开设,制定授课内容,之后再由各班班主任组织选修课程推荐会。”学校王老师说,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科目进行报名,“因为时间定在每周三的下午,因此也被称为‘快乐周三’。”
  据王老师介绍,目前怀仁镇中心小学已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了四大门类、22个科目的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其中包括音乐、舞蹈、篮球、剪纸、梦想剧场、鼓子秧歌等。据了解,2015年怀仁镇中心小学足球队代表怀仁镇参加商河县比赛联赛荣获四等奖。
  为了让学生们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目,怀仁镇中心小学还聘请了专门的老师来授课。“我们学校没有教儿童画的老师,但是却有很多学生对儿童画抱有很大的兴趣。”学校李老师说,小学阶段的学生兴趣爱好一般都没有方向性,“因此学校专门聘请老师来授课,满足学生们的需求。”
  怀仁镇中心小学还借助济南市非物质遗产进校园活动的东风,积极推进鼓子秧歌走进校园,供学生们进行学习。并且学校老师在鼓子秧歌的基础上还自主开发了花棍儿舞。“现如今学生们已经把上学当成了一种乐趣,并且无比盼望着周三下午的到来。”学校李老师说。
  据了解,花棍儿舞是流传于商河县东八里庄一带的一种特有的民间艺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传至怀仁镇,九十年代开始走进校园,2011年成为怀仁镇中心小学校本课程。
课堂教学改革
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5年以来,怀仁镇中心小学先后组织骨干教师多次外出学习。通过外出学习了解到,教师要确立全面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怎样学就怎样教,并且还要激励学生,努力完成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要让学生理解、探究现成的结论。
  在此基础上,学校还要确定课堂改革试验的方向,以“既要学会知识,又要培养能力”为目标,从“先学后教”入手,努力抓好课前有效预习。全力推行“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方式,鼓励引导学生敢于展示、大胆质疑,构建师生、生生平等交流、多维互动,创建具有生命发展意义的课堂教学模式。
  为此,学校特别建立了课改领导小组,明确小组内各成员职责,制定课改计划和制度。开学初,新纳入姜卫卫、郑金玉、郭晓燕、王艳冬等10名年轻教师加入课改团队,引领青年教师积极参与课堂改革。到目前怀仁镇中心小学课改实验团队已发展到18人,骨干教师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依据学校《课改工作实施方案》,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实践探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在全体教师和课改团队老师的齐心协力下,学校教学模式已有雏形。与此同时学校还完善课改评价激励机制,培树典型。每学期,学校对教师课改情况进行量化考核,纳入对干部、教师的业务考核,作为教师评先树优的前提条件,评选课改先进个人,对其进行表彰奖励。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