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人”王忠堂:
扇着蒲扇唱小曲
耳不聋眼不花,心态好是长寿秘诀
2015年10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编者按: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是一个家庭的定海神针,虽然他们早已不能挣钱养家,却给家人无比的踏实感和安全感。据了解,商河县目前有百岁老人37位,近日本报记者走访了其中一位百岁老人。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人一辈子的酸甜苦辣。
  据了解,商河县百岁老人已经达到30多个,经历过一个世纪的他们,各有各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龙桑寺镇前翟村101岁王忠堂老人的世界,去了解这位耳不聋眼不花、高兴时还会唱个小曲的百岁老人。四世同堂,13口之家,家庭成员各个把老人当宝,老人生日马上就到了,全家准备扎台唱戏,好好热闹热闹。

  本报记者 李云云 
通讯员 王倩

耳不聋眼不花,
五年来从没感冒

  在龙桑寺镇前翟村里,村里人都习惯称呼王忠堂为“老寿星”。王忠堂已经101岁了,耳不聋眼不花,头脑清晰。时常不见面的邻居去看她,她还能喊出名字,村里人常说:“这老太太真是修来的福气。”
  19日下午,记者来到王忠堂家里,老人刚刚吃完中午饭,正在床上休息。老人头发花白,牙齿早已掉光,但气色很好,精神头不错。看到有人来,老人坐起来打招呼的同时还不忘让儿子给记者备茶。王忠堂和大家聊天的时候,屋外传来“哐当”的响声,大家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王忠堂说:“外面咋了,是不是啥掉下来了。”
  孙媳妇李雪兰去屋外看后,发现有个玉米从屋檐上掉下来。李雪兰说:“别看我奶奶年纪大了,耳朵比年轻人都灵,眼睛也不花。”老人每晚看完电视才睡觉,坐得离电视较远,还不用借助老花镜,遇到抗战片,还会和家里人讲讲自己的抗战故事。
  除了耳不聋眼不花之外,最让家里人高兴的是,老人很少生病。据王忠堂的小儿子翟利亭介绍,老人从没生过大病,近五年来就连感冒都鲜有发生。翟利亭说:“我母亲身体好,这让我们少操不少心,是我们全家人的福气。”
饮食偏爱“饺子”,
心态好爱唱小曲

  谈起长寿秘诀,王忠堂和家里人都觉得没有特意养生,老人饮食也从不忌口。在老人床前的桌上,记者看到吃了一半的黄桃罐头、香蕉和火腿肠等零食。王忠堂说:“现在生活好了,孩子们也孝顺,想吃点啥就吃点啥。”
  李雪兰说:“人老了后,都这不敢吃那不敢吃的,我奶奶啥都吃,这不刚刚还给奶奶吃了一根火腿肠。”李雪兰每次做饭之前,都会问问王忠堂想吃什么,老人钦点最多的就是“饺子”。水饺、发面包子是老人的“心头好”,有时老人能吃一盘水饺。起初家里人还担心水饺吃多老人会消化不良,后来逐渐发现对老人没啥影响,也就放心让老人敞开吃,几乎每五天就得吃顿饺子。
  翟利亭觉得母亲长寿主要是因为心态好。老人很少着急,高兴的时候喜欢唱个小曲。早前村里跑秧歌的曲子,王忠堂还记得一清二楚,高兴时就自己唱一段,还时不时给孩子们讲个小笑话。
  年纪大了,外出少了,爱热闹的王忠堂还心心念念赶集去。前几天,家里人和她开玩笑说要买辆轿车,她首先想到的是坐车去赶集。王忠堂说:“坐轿车得多快啊,飕飕和飞似的,一下子就到徐太院赶集去了,人多热闹。”
蒲扇终年不离手,
百岁老太不爱晒太阳

  在王忠堂的生活中,有一件东西绝对不能少,那就是蒲扇。听家里人讲,即使是寒冬腊月,手里也得拿着蒲扇。王忠堂的大儿子翟利亭说:“谁也不知道她为啥拿着蒲扇,一年365天,天天拿着蒲扇扇。”十几年下来,蒲扇用坏了三四把。
  村民刘女士说:“之前老人腿脚利落的时候,出来逛着玩也得拿着蒲扇。”每当别人问起王忠堂为什么喜欢拿着蒲扇时,王忠堂总是说:“闲着也是闲着,拿着蒲扇晃晃觉得有事干。”按照李雪兰的分析,老人年轻时候爱干活,年纪大了不能劳动后,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扇着蒲扇觉得有事干。李雪兰说:“奶奶和其他村里老太太一样,干了一辈子活了,老了也闲不住。”
  都说老人晒晒太阳对身体好,让王忠堂出来晒晒太阳难。王忠堂一年到头都在屋里,就连屋里的窗帘也总是拉着。翟全利说:“要想让我母亲出来晒晒太阳,她就和小孩似的耍赖。”不仅不让晒太阳,还不让给她晒被。
  李雪兰说,冬天天冷,想给她晒被子的时候,她就死拽着被子,还振振有词地说:“别抢,不晒。”于是,晒被子期间,家里人就和王忠堂“斗智斗勇”一番。老人的两个儿子轮流住,轮到谁家时,谁家就上午早早把床褥晒好叠整齐。等把老人接到家后,老人问起:“给我晒被了吗?”家里人信誓旦旦地说没有,王忠堂才放心睡下。李雪兰说:“老小孩,老小孩嘛,我们现在就拿着奶奶当小孩,她怎么舒坦怎么来。”
101岁大寿,
全家扎台唱大戏

  现在王忠堂家里一共13口人,四世同堂。农历九月廿一是老人101岁大寿,这也是全家的大事。眼下,全家打算给老人雇个戏班扎台子唱戏。大儿子翟全亭说,他都78岁了,最小的妹妹也都68岁了,还能每天都见到老母亲,心里高兴,生日这天好好热闹热闹。
  李雪兰和王忠堂开玩笑说,打算在王忠堂生日那天也上戏台去扭扭。王忠堂乐呵呵地说:“都去都去,你们都去,我看着咱们这一大家人,心里高兴。”
  平时除了王忠堂的大儿子翟全亭、小儿子翟利亭夫妇和李雪兰外,其他人都外出打工。每当家里人回来时,都会给老人买点吃的穿的,老人总是拉着孩子们的手问长问短。王忠堂说:“我这些孩子都老孝顺了,可疼我了,我能活这么久都是他们照顾得好。”
  无论老人在哪个儿子家里,儿子们都跟她在一个床上睡觉,小儿子夫妇更是经常守着她,陪她聊天。谈起平时的照顾,翟利亭觉得照顾百岁老人和照顾七八十的不一样,平时得多观察着,看到老人吃得少了或者睡觉不老实了,就得多问问。翟利亭说:“我妈其实不累人,一百岁了身体这样好,我们全家都很知足。”
  前翟村书记翟民亭告诉记者,王忠堂一家都很孝顺,每年“四德评选”他们家都会榜上有名。翟民亭说:“老人这辈子不容易,我们做晚辈都应该好好孝顺,他们一家是村里人的榜样。”

老人是全家的宝
  走进王忠堂的家里,我看到王忠堂的儿子、孙子和孙媳妇聚在一起有说有笑。一大家子人围着101岁的王忠堂,老人问问这个,看看那个,我一个局外人都被这种天伦之乐吸引,感受到他们一家由内而外散发的幸福。
  采访过程中,最让我感动的瞬间是,王忠堂已经驼背的小儿媳妇跪在床上给老人整理衣服。70多岁的老人,自身行动已经逐渐不便的同时,还得照顾百岁老母,这是幸福的烦恼。我不止一次从王忠堂的儿子口中听到“我妈不累人”的说法,只要每天起来能看到老母亲,作为70多岁的老人,他们就觉得幸福,与其他70多岁的老人相比,他们还是有妈的孩子。
  老人是维系家人感情的纽带,王忠堂将13口人的大家庭联系到了一起,他们为了老人的生日商量探讨着,每个人脸上都绽放着笑容。俗话说:“家有一老,犹如一宝”,家里人遇到什么事情,总是习惯和老人唠唠,时不时和老人开玩笑,老人乐和的同时,家里人也高兴。
  借着老人过生日的契机,全家人聚在一起热闹一天,这弥补了其中不少人平时不能回家的遗憾。因而“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个重阳节更显得耐人寻味。天气转凉人渐老,没事多回家看看家里的老人,别忘记那是你的宝贝。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