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秧歌》热播烟台再上荧屏
首播广受好评
2015年10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大秧歌》剧照
  电视剧《大秧歌》以海阳大秧歌为故事载体,在海阳琵琶岛影视基地拍摄。 (剧照)
  本报10月28日讯(记者 柳斌) 26日,以海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秧歌为故事载体,史诗气质还原胶东抗战史的红色传奇电视剧《大秧歌》在天津、江苏、山东、安徽四大卫视及爱奇艺网络同步播出。电视剧播出后赢得广大网友和烟台市民的称赞与好评。
  《大秧歌》讲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乞儿海猫(杨志刚饰)回山东海阳寻亲,从而发生的一段夹杂家族恩怨情仇、惊心动魄的抗日热血传奇故事。
  对烟台人来说,《大秧歌》最大的亮点就是,故事是发生在烟台人身边的真实历史。据介绍,从“一一·四”暴动前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雷神庙战斗、海阳地雷战等,凡是在胶东抗战史上有名的事件,电视剧中都会体现。
  26日、27日,该剧已在天津、江苏、山东、安徽四大卫视及爱奇艺网络同步播出4集,该剧的播出引发了大家的广泛关注。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播出首日其中三个电视台的收视率闯进前10名。
  “看见发生在烟台的事拍成电视剧并在全国播出很激动,我曾经去过海阳琵琶岛影视基地,电视里播出的比现实更有感染力。”烟台市民夏先生介绍说。
  “《大秧歌》上映了,看了两集就有种海阳要火的感觉。”“很高兴能在戏里看到自己的家乡,我会一直看的。”不少海阳市民在微博上留言。
  不少网友也大赞杨志刚、杨紫的演技,同时也对该剧接下来的播出充满期待。
  据了解,2014年9月,以海阳大秧歌为故事载体,史诗气质还原胶东抗战史的红色传奇电视剧《大秧歌》,在海阳琵琶岛影视基地开拍。郭靖宇导演携全体演职人员,用时近一年,圆满完成了拍摄、制作任务。
  据该剧总导演郭靖宇介绍,整部作品拍摄耗时344天,投资两亿零八百万,总共79集。
投资超2亿,秧歌也会讲故事 被导演称为“最接地气的一部作品”
  《大秧歌》由“传奇剧王”郭靖宇编剧并导演,杨志刚、杨紫领衔主演,王奎荣、刘芊含、张少华、王绘春、巍子等倾力加盟。据介绍,该剧呈现出郭氏传奇的高水平,被郭靖宇认为是其“最接地气的一部作品”。
海边小渔村虽不华丽,却很真实
  电视剧《大秧歌》是带着各种大数字面世的,全剧篇幅长达79集,拍摄用时344天,投资高达2.08亿。这创造了郭靖宇传奇剧的新纪录,在电视剧史上也是大数字。
  作为该剧编剧和导演的郭靖宇坦言:“投资重点绝没花在演员身上。剧中拍摄场景海边这个镇子是我改建的,虽然这个戏拍起来不华丽,因为我拍的是个穷乡僻壤海边的小渔村,但它是真实的。还有一个场景是海神庙,在盖完以后我发现并不理想,于是我又让他们改了重建,前后拖了两个月的周期,在海里打地基相当于埃菲尔铁塔的地基。”
  自嘲“是著名的败家子”的郭靖宇,为了精良制作,花钱从不手软。在拍摄要求上更是从不含糊。除了场景不满意重建,更有觉得剧本不合适重改,拍得不满意重拍等等很多看似“不近人情”的严格。郭靖宇笑言:“我每次和制片人商量怎么花钱的时候,制片人都是攥着拳头的。我们的演员也恨我,本来说拍六个月的,后来拍了近一年,但是播出来之后,我相信他们一定会爱我。”
  《打狗棍》《勇敢的心》《大秧歌》都是郭靖宇原创的,类型相同,郭靖宇对此非常自豪:“好像原创能写这么长的,还能拍成电视剧,还能播出来,还没有别的电视剧。”郭靖宇觉得现在行业里原创的太少了,“我的戏可能没有那么高级,但我坚持我是原创的,我原创能写这么长的故事,要在过去我准保会去做一个好的说书先生,所以我的长让我很自豪。”郭靖宇自信地认为,长剧收官时,那些每晚追剧的真正的电视观众一定会问,为什么这么快就播完了。
坚持国大于家,增加爱情比重
  入行20年,早年以公安剧成名,近年深耕年代传奇剧的郭靖宇,从《铁梨花》《红娘子》《打狗棍》《勇敢的心》,深谙大众心理,一直秉持为观众讲故事的创作理念,作品浸染中国传统章回体小说的风韵,深受观众喜爱。
  “这个戏中有家族矛盾,有反法西斯的战争,我一惯会这么写,实际上就是一句话,就是当家仇遇到国恨的时候,家仇又算得了什么。这也是我一直作品当中所体现的一个主题,忠大于义,国大于家,小的仇恨在民族危难之际,不算仇恨。甚至可以摒弃前嫌,同心协力,携手抗击侵略者。”郭靖宇介绍说。
  不过《大秧歌》在故事情节上也进行了全面升级,加重了爱情戏份比例,被郭靖宇看作是“最接地气”的作品。
  “《大秧歌》不是写抗战主战场,而是写人民的,我觉得要从小人物写起,最终成长为顶天立地的英雄,更有感染力,更有想象空间,更有戏剧发展。这部戏的戏剧人物关系的情感的关系是特别扎实的,是接地气的,好过我以前所有男主角是大少爷的戏。戏剧的重心应该说是爱情戏,它是集中了我以前所有作品中的好处,又比较着重爱情的一个作品。”
导演郭靖宇: 回到梦开始之地 把秧歌融进故事
  说到拍摄一部发生地在山东海阳的故事的初衷,郭靖宇称是自己这个“北漂导演”的情结。
  “作为一名北漂出身的导演,我第一次真正被别人叫做导演就是在山东烟台。当时我只有25岁,拍的第一部导演处女座,名字叫做《白领农民》,这部戏的编剧就是《大秧歌》的联合编剧夏仁胜先生。夏先生是土生土长的胶东人,在胶东生活近70年,工作50年。他对那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一直想写一部关于胶东红色革命的传奇。六年前他找到我,跟我讲起《大秧歌》,讲得是神采飞扬。秧歌这种特殊的艺术形象,不同于普通的东北扭秧歌,秧歌舞蹈当中带戏剧,戏剧当中带舞蹈,特殊的胶东大秧歌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印在了我的大脑里。”
  而对于秧歌和剧情的关系,郭靖宇表示,“剧的名字就叫《大秧歌》,你可以说大秧歌占百分之百,也可以说戏占百分之百。因为没有一场秧歌不是作用在故事情节中的,秧歌里面融进了故事,故事里面融进了秧歌。”
演员阵容 新老搭配看点多
  《大秧歌》刚播出一集就引起了极大关注,杨志刚出场的乞儿造型扮丑程度引发了不少的热议,甚至有观众都认不出是杨志刚。此外,杨志刚饰演的海猫和杨紫饰演的吴若云不期而遇,第一集就出现了吻戏,也成为了一大看点。
  据了解,杨志刚在剧中有两千多场戏,几十万句台词。这对任何一个演员来讲都是巨大挑战,而且杨志刚还要在艰巨之上完成突破。此次,在《大秧歌》中,观众一定会发现一个转变,就是杨志刚说台词快了。
  “拍《大秧歌》时赶上《勇敢的心》热播,有些观众提出质疑说我说台词慢。这次我在角色和情节允许的情况下,把台词尽量快点说。快点说台词没问题,那就需要在前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你只能把词儿背得特别熟才能很快地说出来。”
  在《勇敢的心》中出色完成了奶奶角色的张少华,笑言自己是郭氏表演的形象代言人,“想知道郭靖宇的戏怎么演,看我演的就够了。”此次,张少华在剧中与王奎荣演母子。对于王奎荣的表现,郭靖宇说将给他带来事业的第三春。
  此外,郭氏传奇中,也出现了一张新面孔,那就是刚刚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杨紫。她在剧中出演大小姐吴若云,角色非常复杂,相对于之前《家有儿女》中的乖乖女小雪形象,有很大的反差和转变。杨紫坦言:“对我来说收获和提升特别大。在毕业的时候能拍这么一部戏,是一次难得的锻炼和学习的机会,我能把吴若云演好,挑战好,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