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二虎砸牛
2015年10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孙英山

  清朝康熙雍正年间,山东宁海州西解甲庄村出了个尚书,名字叫做李永绍(1650——1740),字绳其,号省庵,晚号痴愚老人,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中举人后中进士,雍正二年官至六部的工部尚书。李尚书在任期间,为官清正廉明,一尘不染,深受皇帝的恩宠。
  有一年,李尚书随皇帝下江南微服私访,在回京的路上,路过山东地界,皇帝说:“李爱卿,这不是到了你的家乡吗?怎么也不邀请朕到你的家乡走一走,看一看。”因为李尚书做官期间,从不张扬,从不巴结上司,因此就没有提及此事。经皇帝这么一说,他也只好说道:“山乡寒舍,岂敢惊动吾皇。”就这样一班人马,浩浩荡荡来到了解甲庄的地界李尚书的家乡。皇帝在他家稍坐片刻,宾主杯茶小舒,皇帝夸赞这里是一个一马平泊,有山有水的好地方。皇帝来的时候,正赶上春耕时节,西解甲庄南泊里老农们赶着老黄牛正在耕地,皇帝看了以后,一高兴,心血来潮,他也要亲自扶犁耕地,皇帝躬身耕作,这在我国的历史上也不多见,皇帝深入民间,体恤民情,亲身体验,实地耕耘,在历史上也留下浓墨重厚的一笔。皇帝临走时,封为他拉犁的那头牛为“御牛”。还封它“南吃四十里,北吃四十里”。皇帝金口玉牙,谁敢说半个不字。从此这条牛可就展扬开了,受了皇封的牲畜,谁敢惹呀!尚书家放牛的得劲了,有了这道金牌,天天把它放出去,让它肆意地吃青苗,啃庄稼。老百姓深受其害,可也敢怒不敢言。
  莱山区莱山乡车家疃村有个人,和尚书府沾点亲戚。叫什么名大伙都忘了,光知道这个人挺二虎,好打个不平,所以大家都叫他车二虎。车二虎这个人,生得膀大腰圆,车轴汉子,力大无比,在当地还没有人打得了他。
  这一天,车二虎和伙伴前去赶宁海州(牟平集),走到塂东沟头川,路上遇到一个老婆婆在哭泣,他们停下脚步,放下担子,过去问老婆婆:“你哭什么?有什么事对我们说一声,我们看能不能帮助你。”老婆婆说:“我一个老太太,和一个痴呆的儿子过日子,家里总共就这么一亩地,找人种的小麦,你们看,青苗全叫牛吃光了,你看牛还在地里吃呢。”赶集的几个人都说老婆婆:“为什么不把牛撵了!”老婆婆哭得更凶了。抽泣着说:“谁敢呀?那是尚书府的牛。”此时,这帮赶州的伙家也是非常的生气。车二虎那等是火冒三丈,眼珠子瞪得老大老圆,拳头握得嘎巴嘎巴直响。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车二虎连声说道:“尚书府的牛怎么了?吃了麦苗就该砸!”说完,挽了挽袄袖,挥着马蹄大的拳头,不管三七二十一,三下五去二,横一下竖一下,把牛给打死了。
  周边干活的老百姓听说莱山车家疃的人把尚书府的牛给砸死了,是又高兴,又害怕,高兴的是耕牛再也不用糟蹋青苗了,老百姓的庄稼得到了保护。同时又都替他捏了一把汗,那可是皇上封的牛呀!谁知道车二虎这个人的头皮更硬,他是天不怕,地不怕。牛死了,但是尚书府家也没有追究,事情也就这么悄无声息地过去了。说到底是因为人家两家沾亲带故呢。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