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评出10位最美“小老板”
他们的故事令人感动赢得掌声
2015年10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10月28日讯(记者 王明婧 通讯员 商金霞) 诚信经营是他们的宗旨,乐于助人是他们的理念,他们有人慷慨解囊助人于危难,也有人艰辛创业一步步实现梦想。28日,经过层层推选,“德州最美工商业户”名单出炉,张国乐等10名工商业主从46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为“德州最美工商业户”。
  今年九月份以来,德州市委宣传部、市工商局、市个体私营企业协会联合开展2015年度“最美工商业户”评选活动。通过广泛发动,层层推选,共产生46名候选人,经过网络投票和公示,张国乐等10人脱颖而出。这10人分别是庆云县永胜电线电缆批发中心的张国乐、齐河县齐达资源再生废旧机械设备回收中心的苑凤岐、陵城区利民保真名酒饮料供应站的王玉关、武城县城区玉约玉器饰品商行的刘金萍、乐陵市康乐副食经销处的崔凯、夏津县振鑫挂面销售部的曹祖宝、德州市德城区天力健康咨询服务中心的于金荣、德州经济开发区甲东快餐店的孙晓云、临邑县姜玉坤眼镜店的黄贵兴、宁津县柏源鸡胗总店的谢金虎。
  目前,德州共有个体工商业户20.77万家,从业人员47.26万人,这10名“德州最美工商业户”是全市20多万家个体工商户的优秀代表,展示了德州新型工商业户的良好精神面貌。
  这些最美工商业户全部都是来自于基层推荐,都是普通的个体经营者。齐河县齐达资源再生废旧机械设备回收中心的苑凤岐,4年间资助了300余贫困学生和残疾人,累计捐助金额40余万元;宁津县柏源鸡胗总店的谢金虎,每天为县城环卫工人提供免费早餐,每天有60多名环卫工能吃上热乎饭……他们白手起家,靠着拼搏与诚信将企业形成规模,也靠爱心赢得大家盛赞。
10位最美工商业户事迹简介
1
“破烂王”捐资40万 最放心不下孩子
  在苑凤岐的钱包里有一张叠得整整齐齐的纸,那是一份高考特困生的资助名单,上面记录了学生的姓名、电话和地址。在他的资助下,这65名贫困大学生每人每年都能领到200元现金、面粉或食用油。
  齐河县爱心老板苑凤岐目前经营一家再生废旧机械设备回收中心,小学还没毕业的他出身贫寒,卖过菜、贩过花椒,后来靠回收废品谋生,与母亲相依为命。多年拼搏下,苑凤岐将企业经营到一定规模,有了钱的他对自己非常抠门,但他对别人却很大方,先后资助贫困大学生、春蕾女童、残疾人300余人次,累积捐助资金40余万元。
  苑凤岐常说,将省下的钱留给更需要的人。从2010年起,苑凤岐拿到那份高考贫困生的名单后,他的捐助行为就“上瘾”了。四年间,他多次为祝阿镇八里中心小学、祝阿镇古城苑小学、焦庙镇杜庄小学等学校的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捐赠电风扇、书包、书本等物品,被聘为祝阿镇八里中心小学名誉校长等。
2
60多名环卫工 免费吃上热乎饭
  宁津县正阳路的柏源鸡胗总店里,挂满了环卫工们送来的一面面锦旗。今年年初以来,店主谢金虎每天早晨为县城环卫工提供免费早餐,一碗粥、两个馒头、一盘咸菜,温暖了大家的心。
  1999年,谢金虎在宁津县城南环路创办了“一品居鸡胗店”。多年来,通过苦心经营,店面迁至县城正阳路。
  “他们太不容易了,舍不得买份热乎早饭。”谢金虎说,环卫工多上了年纪,很多是从乡下村里一大早赶来清扫街道,他们往往舍不得买一份热乎的早餐,出身于贫苦家庭的他,深深懂得他们的不容易。今年年初,他宣传环卫工可免费到店里吃早餐,并精心准备了热馒头、小咸菜、粥或鸡蛋汤,五月份还特地加了鸡蛋和油条。几个月下来,每天都有60多名环卫工免费享用早餐。
  爱心无止境,谢金虎计划从2016年开始,每月拿出利润的一定比例建立社会公益基金,资助贫困学生、为老年人提供免费娱乐活动场所,并为老人聘请专业护理及营养师。他希望这份爱心能一直继续下去。
3
“微不足道” 解决当务之急
  今年三月份,甲东餐饮连锁的负责人孙晓云听闻平原县荠菜和韭菜滞销的消息后,立即组织了爱心采摘。两天时间里,通过发动周围的朋友及爱心人士,近80人的“爱心采摘团”以高于市场价一元的价格采摘了1000斤荠菜和500斤韭菜。
  今年五月份,孙晓云无意间得知特殊教育学校的残障孩子喜欢听广播节目,但因家境不富裕,不少人买不起收音机。同时,这些特殊的孩子因平时不怎么离开学校,无法向同龄孩子一样购买零食,为了满足孩子的需求,孙晓云联系了慈善总会,与学校接洽,并组织店里的工作人员加工了200份甜点给孩子们送去。
  店里有名员工来自陕西,孩子出生不久,房子面临还贷,生活非常困难。今年四月份,孩子突发重感冒,连续住院一个多月,高额的医药费让他的压力剧增。孙晓云了解到情况后,组织店里工作人员爱心捐款3000余元,缓解他的家庭困难。孙晓云常说,她做的事情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正是这些“微不足道”,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4
90后美女老板 心系爱心联盟
  来自武城县的刘金萍,在10名最美商户中是年龄最小的一位了。她在县城经营了一家玉器商行,生意繁忙中不忘参加当地的公益组织——武城爱心联盟,成为其中的一名志愿者,为敬老院的老人理发、剪指甲,为不幸的孩子们街头募捐,还拿出部分营业额捐给贫困家庭。
  虽然生意忙,但是只要团队里有公益活动都会参加,和志愿者们一起走访慰问贫困孤残。在对贫困学生的帮扶中,她发现孩子们受家庭环境等影响,普遍都有自卑心理,他们更需要心灵的呵护和精神的支持。于是她和志愿者们走进孩子们家里,和他们交流谈心,一起包饺子、做游戏、过生日,还带他们联谊郊游、参观省科技馆等。
  在爱心联盟队伍里,她也是年龄比较小的志愿者,但她以实际行动成为其中的90后优秀代表,连续荣获“爱心联盟十佳优秀志愿者”、“全县优秀团员”等光荣称号。
5
从不坑蒙拐骗 经商义字当头
  陵城区利民保真名酒饮料供应站的负责人王玉关,主要经营代理全兴大曲、古贝春、国窖1573等名酒。凭着诚信经营在酒类行业获得大家认可,多次被厂家评为“优秀经销商”。由于给陵城区的白酒销售行业带来一定影响力,在商业界的推介下,2006年王玉关当选为县政协委员。
  王玉关经商都以“义”字当头,诚信为先,从不坑蒙拐骗,从不出售过期变质商品,在当地备受好评。当选为政协委员后,积极参加政协的各项活动,空余时间常去敬老院慰问老人,送米送面,陪老人聊天、看节目等。在2008年四川抗震救灾和救助本村困难家庭的活动中,王玉关积极捐赠救助,并为凤凰小学留守儿童捐赠课外书,资助贫困失学者重返校园等。
  2010年,陵城区利民保真名酒饮料供应站被市工商局评为“消费者满意单位”;2012年,王玉关被市工商局授予“文明诚信个体户”、“光彩之星”等荣誉称号。
6
开店三条铁规 为他赢得掌声
  2010年,夏津县的曹祖宝开始从事挂面销售,建立了振鑫挂面销售部。经营之初,刚刚起步的他无资金、无经验、无场地,在工商人员的帮助下干起了挂面销售。
  开店之初他就给自己定下了铁规矩:绝不经营假冒伪劣产品、薄利多销、童叟无欺。为此,他带头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建立了严格的商品检验及销售台账制度,对所有商品的供应商进行严格审核,包括索证索票,了解供应商资质及信誉情况等,并坚持亲自验货、收货,每货必查,每查必清,绝不允许问题食品流入店中。
  由于他经营的挂面质优价廉,被周围群众誉为信得过的个体户,经营规模也越做越大,店面由原来的20多平方米的小平房扩建为200多平方米的二层门市楼。此外,他优先录用下岗职工和贫困人员,几年来共吸纳下岗失业人员40余人,其中家庭特困人员10余人。在公益活动中也积极捐款,近年来累计捐款3万余元。
7
白手起家 坚持诚信
  乐陵市康乐副食经销处的负责人崔凯可谓是白手起家,创业资金500元的地摊,已经发展成为一年销售额1500万余元的个体工商户。
  2013年8月,崔凯出资20万元为村里修了一条主要道路,解决了村民出行不便的困难;2014年,他得知一名市民在下班途中出车祸,肇事司机逃逸,而她家境困难,主动为其捐款2000元;2015年,在乐陵市奥林购物中心送货时,发现一名5岁男孩手部卡在电梯带中,他及时找到超市的服务中心,帮助小男孩脱险。
  从商十余年来,他坚持诚信经营的一贯风格,重商品质量,绝不经营假冒伪劣、过期失效商品。多年来,与他合作过的1000多家客户都对售后服务感到满意。
17年发展 实现梦想
8
  河北省文安县的张国乐,现在主要在庆云县五金市场经营电线电缆生意。从1998年庆云市场起步之际,张国乐就来到这里经营,17年的发展,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他成为庆云市场的见证者。
  当初来到庆云,张国乐夫妻二人租赁了两间店铺。靠着诚信经营,他们的店铺已经扩展到6间,并注册了“九头鸟”牌等商标,专业生产销售电线电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
  在庆云县建设新市场项目中,张国乐看到了二次创业的大好时机,他计划建立个人网站,发展电子商务,并利用河北朋友较多等资源优势,力争将现有3个区域代理品牌扩大到6个甚至更多,再次实现创业梦想。
9
始终惦记 帮助他人
  1990年,于金荣白手起家,开始从事小家电经营,她不怕辛苦,忙活一天后,晚上到夜市摆摊。有了一些积累后开始经营药品,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固定资产100多万元的经营大户。
  二十余年来,她从未借故不缴或少缴税费,更未弄虚作假、偷逃税款。她先富了,但始终惦记着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为使人们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开展“大健康进万家”工程,设立健康咨询服务中心、大健康家园社区店等,通过制定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日常保健、健康产品搭配等,让居民可以不用出门就享受到舒适有效的医疗服务。
  与此同时,于金荣积极参与每年的“慈心一日捐”活动,共计捐款2万余元,得知需要帮助的人群后,也主动为其捐款。目前,她的店铺招聘职工20多人,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2人。
10
定期下乡 送去光明
  临邑县的黄贵兴,现经营着姜玉坤眼镜店。店铺成立至今,他坚持为学生学习提供视力保障,定期组织员工去学校普及爱眼知识,检查视力,并免费为贫困生配送眼镜。
  黄贵兴的公司有专门的义务小组,定期下乡为老人检查视力,赠送爱心花镜。坚持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每年给全县各中小学均赠学生用品,并在2010年—2011年两年度向临邑县教育事业捐资捐,其后还为糖坊小学捐赠图书。由于质量为先,诚信经营,2014年获评“临邑县十佳文明工商户”。
  本报记者 王明婧 整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