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联合济南骨科医院,为周飞完成电动轮椅心愿
从读者到作者,晚报助他梦想起飞
2015年10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齐鲁晚报是周飞农家书屋订阅的首份报纸。 本组图片均为本报记者 刘涛 摄
  在父母的帮助下,周飞坐上新轮椅。
  坐着新轮椅的周飞与记者交流,脸上露出笑容。
  


  在齐鲁晚报10000期前夕,我们发起了圆梦行动,以帮助那些有梦想的人们,实现因为经济条件等限制而未能实现的梦想。来自日照的周飞便是其中一位,他办农家书屋,出书写文章,但因下肢瘫痪,收入微薄。拥有一个电动轮椅成了他的一桩心愿。21日晚,当他收到济南骨科医院送来的电动轮椅时,笑容在他的脸上绽放,他说:“坐上电动轮椅,可以去离家不远的日照机场看看啦。”

  本报记者 张永斌      
患高位截瘫20年 想拥有电动轮椅
  9月30日,看到本报发起的万期圆梦后,日照残疾青年周飞心有所动。他打开电脑写了一封邮件——“我特别渴望有一台电动轮椅自由出行。”
  1977年出生的他,后患病高位截瘫,只能卧病在家。周飞是个嗜书如命的人。2007年,他坐在轮椅上,在自己的家里建起了日照市第一家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公益书屋——“周飞农家书屋”,免费服务村民,至今已有7年的时间,藏书一万多册。2012年,获得“全国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称号。期间得到日照市文广新局等多个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
  2012年,他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一部自传体书籍《轮椅上的飞翔》,获得日照文艺奖,并被制作成广播剧,鼓舞了许多读者和听友。  由于平时只能躺在床上,周飞平时只好把键盘放在胸上,用右手抓握鼠标,用左手缓慢地敲打着键盘,比一般人艰辛得多。但他克服重重困难,笔耕不辍。
  然而,由于他身处农村没有工作,没有固定的收入,只能靠低保和时有时无的稿费和父母亲种地维持生活。
  “我生活在一个小村子里,这里的路都是坑洼不平的土路,普通轮椅需要有人推着才能前行。如果靠我自己,走不了几步胳膊就没力气了。我的父母亲都六十多岁了,体力越来越差。我希望有一台电动轮椅能够让自己出去看看,让自己的活动范围更远一点,让公益之路走得更好。”他在求助信里这样写道。

  周飞兴奋地阅读使用说明书,尝试用按钮控制电动轮椅,前后左右地挪动起来,像个孩子一样。由于首次使用,他还非常不熟悉。而且,晚上在书屋里挪动,较为狭窄,他和父母商量着白天去院子里活动活动。
  途经后村镇的多条道路正在紧张施工。不久,日照机场也将建成启用。
  “新建的日照机场,就在后村镇,离着我家也不算远。有了电动轮椅,除了可以多出门到村里转转,也可以去日照机场亲眼瞧瞧啦。”周飞开始了对未来的谋划。
  一路走来,周飞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很多帮助,周飞说他尝试着参加网络上的一些公益活动,以回馈社会。
  假如周飞能够行走,他会做什么?周飞说:“第一天,我希望把父母亲一生的农活干完,挣许多钱,从此以后,不让他们再辛苦干活了。第二天,我希望亲自去看看帮助过我的每一位好心人,紧紧握着他们的手,大声地说一声谢谢。第三天,希望光着脚丫,在土路上、在沙滩上走走,享受一下走路的感觉,看一看没有看过的风景。”

“希望把父母亲一生的农活干完”
  听说周飞的事迹后,济南骨科医院捐助了一台电动轮椅。

电动轮椅送到家里 父母才知道周飞的心愿
  得知周飞的心愿后,此前曾多次参与公益活动的济南骨科医院表示愿意帮他圆梦。据医院的骨医科副主任杨超群介绍,他们看到周飞的事迹后觉得非常感人,所以决定出资为他圆一台电动轮椅的心愿。
  杨超群医生表达了对周飞病情的关注。“周飞患病较久,现在处于自我护理、功能锻炼的阶段。建议他做好上肢锻炼,肌肉按摩和预防血栓。我们也可以为他提供这方面的建议。”
  10月21日下午约6点,捐助给周飞的电动轮椅到达日照。记者取到轮椅后,驱车前往周飞居住的东港区后村镇西草坡村。
  来到周飞家中,天色已黑。看到轮椅后,周飞连连致谢,而在此时,周飞的父母才恍然大悟,原来周飞一直在心里埋藏了这么个心愿。“家里收入微薄,父母年纪也大了,哪能告诉他们,我想要个电动轮椅呢。”周飞腼腆地说。
  周飞的家中,客厅早已被改成农家书屋,满眼望去,都是书橱和书籍。
  他的父母将周飞搀扶到电动轮椅上。周飞的身子很重,而他的父母都是瘦瘦的。平日里,他们也是这样一次次将周飞从床上搀到轮椅上,从轮椅搀到床上。

和晚报有缘,也尝试自己“办报”
  其实,这不是齐鲁晚报第一次与周飞“结缘”。此前通过采访,记者也算见证了周飞农家书屋,从藏书屈指可数到藏书破万的历程。其间,也见证了一些政府单位、好心人纷纷帮助周飞。
  周飞的书籍《轮椅上的飞翔》封面是一张他整理书屋书橱的照片,也出自记者之手,并陪伴着他前往北京参加新书发布会。
  周飞介绍,初识齐鲁晚报时,他在济南的一家医院里治疗,距今已有20年的时间。那时对门病房里的大叔,看到周飞躺在病房里发闷,每天购买齐鲁晚报后,都不忘送过来让他看。于是,周飞就趴在病床上看齐鲁晚报,从头看到尾,尤其是“青未了”这个栏目,不仅看文章,还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因为喜欢齐鲁晚报,所以他的农家书屋成立后,自费订阅的第一份报纸就是齐鲁晚报。
  2014年,周飞还从齐鲁晚报的老读者变成了新作者,在副刊上发表了《感悟地坛》《化蝶飞》等文章。
  在此期间,周飞还萌生了办一份农家书屋电子报纸的想法。“我在看报的时候,不仅看内容,对于报纸的格式,我也特别留意。我知道:一张报纸不仅要内容丰富,还要做到版面设计合理、美观,对读者才有吸引力。”周飞说。
  如今,周飞的“书香农家电子报”已经出到了第六期,他给读者推荐书籍,推广阅读,让更多的人受益。
  “通过自己办报,我才能体会到办报人的辛苦。从收集报纸用的文章资料,到对内容进行编辑,再到把一篇篇文章放到相应的版面里。对于位置、字体、颜色进行设置调整,对图形进行勾边,一次不满意需进行第二次调整,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方能满意。”周飞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