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若种粮无利可图,农民宁愿抛荒
保护价降了种植成本也得降
2015年11月02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今年,国家下调了玉米临时收储价格,每斤下调0.13元,看起来只是微小的变动,但对农民种粮积极性有着很大影响。我国粮食能够连年增产,除了老天帮忙、自然条件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之外,更主要的还是国家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激发了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但是,如果取消最低收购价,就像蔬菜等其他农产品一样,完全由市场来决定,那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就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
按照目前有关方面确定的改革思路,就是通过综合考虑生产成本、农民利润、国内外价差等因素,将补贴和价格分离,减少政府对价格的干预。
但是,要想把成本降下来,就必须减轻农民的种粮负担,把粮食生产的单位成本降下来,从而让农民在种粮中有利可图。否则,广大农民会宁可抛荒,也不去种粮。尤其是种粮大户,会立即停手进行规模种植。
众所周知,此轮的粮价补贴政策,是从2004年开始的,也是因为粮食生产与供应出现问题时采取的一种农民利益保护措施。而此前的取消农业税政策,也被认为是减轻农民负担的一大惠民举措。实践证明,取消农民税后,由于相关的配套措施没跟上,农民种粮的负担不仅没有减轻,反而因为农业生产资料、农药、化肥等价格的快速上涨,负担更重了。
现在的问题是,当有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出台后,与种植有关的农业生产资料等价格会迅速上涨。如果当粮价在政策取消后产生波动,生产资料的价格仍然保持现有水平,农民种粮可能就要大受影响了。所以,在调整粮价补贴政策的同时,能否通过增加对农业生产资料、农药、化肥等生产企业的政策扶持和补贴等,降低种粮成本,将直接影响政策调整的效果。
据和讯网,作者谭浩俊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