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七大“坑爹”陷阱
2015年11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传说每年到双11都会有很多人哭干泪水,掏心挖肝悔不当初。不是因为手慢没抢到货,而是因为手太快抢到了,却也上当了!
陷阱1:打折之前,暗中抬价
  先涨价再降价、打折,这是每年双11一些网店的惯用骗术,也是消费者上当最多的陷阱。运动爱好者小牧心仪某品牌山地车已久,一直在网上观望价格。她告诉记者,前一个月,她在某大型户外公司淘宝店铺看到该款山地车标价999元,想等到双11打折时再买。“这两天再看,就涨到了1299元,这是在为双11打折做预热么?”
陷阱2:假货水货,鱼目混珠
  网上不乏品质存疑的假货、水货鱼目混珠,尤其是电子数码产品领域“山寨”产品流行。省城某高校大学生小王去年双11网购的某知名品牌电脑,刚用半年电脑显示屏就出了问题,想在当地找售后,却被告知电脑是仿品。
陷阱3:人气赚够,“特价”缺货
  不少买家反映,一些店铺里“特价商品”经常付款后不发货,卖家的解释是“缺货”、“售罄”或者“备货不足”。“去年双11买一个吹风机,搜到了一个价格最低的店铺,毫不犹豫地拍下了。为了不浪费邮费,我顺便还买了些别的东西。等了好多天,却发现到手的东西中没有吹风机,卖家说‘缺货’,主动将吹风机的钱退给了我。”市民王丽说,吹风机没买到,买了一堆别的东西,但又不想自己花邮费退回去,只好认了,她表示今年决不再盲目跟风。
陷阱4:预付定金,暗藏猫腻
  网上部分商家设置了预付定金制度,以参与预订的消费者越多商品的成交价格越低来吸引消费者,使消费者在不知道最终会有多少人参加预订和最终成交价的时候预付了定金。商家同时又规定,如预付定金后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不支付尾款,定金归商家。如是商家原因不发货,则只退回定金。商家的做法,违反了《合同法》中有关经营者不履行义务须两倍退回定金的规定。
陷阱5:商家操作,自己秒杀
  知情人士透露,部分无良商家放出“秒杀”信息之后,就在后台进行操作,自己买走秒杀产品,给用户以抢光的假象。其实,就算商家真提供了秒杀商品,黄牛们也会用秒杀软件不断刷新链接造成同一时刻的网络拥堵。
陷阱6:优惠赠券,华而不实
  不少网友发现,很多双11优惠券使用门槛高,要达到一定消费金额才能在店使用。有些参加活动的商品很少,最后往往是拿着优惠券找不到地方花。网友小严表示自己有几十张优惠券,但要想把这些用完,至少要消费5000元,例如其中的50元券要购满1000元才可以使用,“对此,我只想说两个字:坑爹!”
陷阱7:快递爆仓,变成“慢递”
  双11快递爆仓是通病,恐怕没有一家网店能做到毫不拖延。尽管快递公司们都做好了应战准备,但是太多的货品实在无法全部迅速运输,“快递”变“慢递”也属于无奈。因此,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要做好延期到货的心理准备。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