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者对爱心说不,救助站真没招
像这样的乞讨人员泰城就十多个,万一他们身体出问题可怎么办
2015年11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新一轮降雨降温即将来临,流落街头的流浪人员,也让热心市民挂了心。近几天,救助站的电话频频响起,工作人员去现场一看却难伸援手。原来,这些流浪乞讨人员拒绝救助,他们觉得流浪是一种习惯,在救助站反而“不自由”。受限于自愿救助原则,救助站无法强制救助,面对爱心市民的吐槽更是有苦难言。

  天冷了市民爱心升温
流浪人不“领情”

  近几天,泰城迎来降雨降温天气,温度下来了,但市民的爱心却在升温,救助站的电话不时响起。
  4日,有市民在灵山大街老汽车站附近发现一名流浪女子,女子年龄三四十岁,吃住在绿化带,靠捡拾垃圾箱内剩饭残羹、喝工地废水为生。市民发现后,把流浪女子的详细情况及照片发到网上,希望她家人看到,也希望民政部门救助。本报联系泰安市救助管理站得知,女子已经被救助过多次,排斥救助,自己选择流浪在城区。工作人员只能放弃救助,改为平时关注。关注流浪女子的市民,这才无奈散去。
  流浪女子的事情刚刚放下,5日,又有市民在青年路北头过街天桥下发现一位露宿的老人。市民称,老人每天睡在天桥下面的地上,天气越来越冷,希望有关部门帮帮这位可怜的老人。有多位市民看到后转发老人信息,有人质疑老人没有得到救助是民政部门不尽责,这一说法得到了部分市民的赞同。
  5日早上,记者在天桥下见到了市民所说的流浪老人。老人说,曾有救助站工作人员劝他回家或到救助站,他都拒绝了。
  记者从部分流浪人员及救助部门了解到,长期流浪泰城拒绝接受救助的人员,并非全都被迫流浪,有的是主动流浪并拒绝接受救助。
“在家也无事可做
流浪是多年习惯”

  救助站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泰城约有十个左右主动选择流浪而拒绝接受救助的流浪人员,人数会随季节等原因浮动变化。一多年流浪的老汉说,流浪在外好几年,已经成了习惯。   
   半截凉席、一身破棉衣、一个水壶,一根拐棍,就是露宿在青年路北头天桥下傅老汉的标准装备。老人今年78岁,思维比较清晰,自称家在环山路东段的一处山村,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孩子们都在外地不常回家。
  说起自己流浪在外的经历,老人一直笑。他告诉记者,在外多年,头几年年轻的时候,还能到建筑队干点力气活。干不动了以后,就流浪街头,捡点废纸瓶子卖,偶尔也能捡到衣服、好吃的,还有好心人给东西。老人说,自己在外多年习惯了,在家没事可做,不如在城里吃住都很随便。听说天气要变冷,老人又给自己找了另外一个好去处,至于在哪老人闭口不谈,但说是一个废弃的平房,能遮风挡雨,天气再冷点可能回家。“原来也有热心的人说让我去救助站,我不想去,不自由。老人抽着烟说。
  今年27岁的小张,是救助站的常客。刚刚穿上救助站给的新棉衣,小张就又出门四处游逛,饿了就回救助站吃饭。对小张来说,流浪在多个城市,没着落再到救助站寻求帮助,平日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城市内闲玩,也属于市民眼中“没有得到救助”的一类弱势群体,但他从不干活赚钱。
  “对于这部分流浪人员来说,流浪是一种生活习惯,听着可能有点别扭,但实际上就是这个情况。”救助站救助科牛宝瑞科长说。
救助站强制救助会违法
只能默默背后“送暖”

  一边是爱心市民救助心切,一边是流浪人员拒绝救助的坚决,面对两难问题,面对社会爱心人士的舆论监督,救助站更是为难。
  “像这样流浪在泰城,以街头、公园、广场、废弃房屋为家的人员,还有好多个,分布在城区不同地方。”牛宝瑞说,对于这部分比较特殊的流浪人员,救助站有心救助却难伸手。
  之所以说这部分流浪人员特殊,既因为他们属于没有能力解决食宿的流浪乞讨人员,从救助范围上来说可以被救助,但又因为他们主动拒绝救助,违背了救助自愿原则而无法被救助。同时,社会对流浪人员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也给救助站带来了压力。工作人员说,市民发现后拨打电话要求救助站救助,他们都要出去寻找想办法救助,但最终的结果大多是徒劳。同一个流浪人员,救助站可能救助过几次甚至十几次几十次。“市民一说这个流浪人员大致什么模样,我们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是谁,明知道去了也被拒绝,接到电话还是得去。”牛宝瑞说。
  即使流浪人员精神有问题,救助站也不能强制送医。按照2014年5月份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三十条规定,精神障碍的住院治疗实行自愿原则,经其监护人同意,医疗机构应当对患者实施住院治疗;监护人不同意的,医疗机构不得对患者实施住院治疗。
   与精神有问题的流浪人员处理不同,对智力正常的流浪人员,救助站更无法强制救助。但是,一旦流浪人员因冻饿、疾病等出现意外,倒追责任时救助部门可能就难脱干系。几年前,泰城就曾发生过流浪人员意外死亡事件,虽与救助站没有直接关系,但对其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尽管如此,救助部门仍在想方设法救助这座城市的流浪人员。救助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冬天就要来了,压力最大的时候也要来了,他们会尽全力让流浪人员吃饱穿暖,不论是接受救助的还是排斥救助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