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可疑的“大多数”当道具
2015年11月10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在采集民意时必须做到兼听,而不能偏听,这就需要更科学的民意采集机制,既不能让“水军”和“推手”左右民意,也不能让有关部门以简单片面的采样敷衍了事。
本报评论员 沙元森
交通部发布的出租车改革方案已经“满月”。其间,各方不断表达意见,希望交通部“从谏如流”,尽快完善改革方案。根据交通部的意见汇总,多数人认为应该立即关闭平台,取缔专车。但是,公众的直观感受与此有很大差距,就不得不追问,所谓的“大多数”究竟是哪些人,可疑的民意是否会导致出租车改革原地空转。
交通部的汇总显示,前半个月时间共收到各类意见3220条,其中有580条涉及业态管理。交通部介绍,大多数意见认为目前私家车利用互联网从事所谓的专车服务就是非法运营,专车平台非法经营、不承担责任和风险、扰乱市场,两者都应该受到严厉打击。看到这样的意见汇总,各级交通部门或许都有“正合吾意”的感觉。其实,在改革方案出台之前,交通部门对专车的封杀围堵就没有消停过,后来只是迫于舆论的压力,才稍微抬高了一下枪口。而现在“大多数”要求“严厉打击”,交通部门正好可以借坡下驴,彻底解决专车给出租车市场带来的冲击。
诚然,民意是改革的基础,出租车改革也当听取民意。面对交通部公布的民意汇总,公众感到不解的是,不同渠道传递出来的民意差别怎么这么大。专车服务之所以能顶着“非法运营”的大帽子,冲破各种封杀围堵,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有民意撑腰,无数的消费者给专车提供了生存空间。在各种媒体平台上,为专车鼓与呼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终于推动交通部为专车合法化开辟了道路。两相对照,让人怀疑交通部公布的民意可能只是某个群体的意见表达,如果把这样的民意轻率地视为“大多数”,那只能说明有人在有选择地听取民意。交通部如果想让这份民意汇总更有说服力,只能公开更多的有效信息,以证明民意采集的科学性。否则,单从出租车从业人员和管理部门征求意见,虽是“大多数”要求严厉打击专车服务,仍然不能服众。
不可否认,听取民意的过程中感受到的通常是众声喧哗,因为相关利益群体都要极力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很少出现一致赞成或者一致反对的情景。此时,在采集民意时必须做到兼听,而不能偏听,这就需要更科学的民意采集机制,既不能让“水军”和“推手”左右民意,也不能让有关部门以简单片面的采样敷衍了事。专车何去何从,牵涉到部门权力的调整,也关系着民众的切身利益,区区五百多份未公布来源的意见,不该成为一锤定音的道具。
如果说民意采集不科学可能导致偏听,那么比偏听更严重的是偏信。交通部之所以特别强调要求严厉打击专车的“大多数”,可能是因为这部分人的意见正是自己愿意听到的,至于这个“大多数”是否名副其实并不重要了。这也是很多部门惯用的一种手段,比如在一些听证会上,有背景的一小部分人很容易成为主导会议的“大多数”,以至于普通民众常有被“大多数”代表的喟叹。
出租车改革的征求意见期已经结束,最终的改革方案能否符合公众预期,还要看交通部能否秉公用权,找到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也就是找到真正的“大多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