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再评淄博供暖降价:
降价听证会是各方利益“多赢”
2015年11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评论员 李康宁

  9日,市民期盼已久的淄博中心城区居民供暖价格降价听证方案正式公布。
  时过立冬,在冷空气的影响下,整个北方寒意紧迫。此时淄博供暖价格调整方案及时出炉,用“雪中送炭”形容,也并不为过。从决定召开听证会,到方案出炉,仅用短短几天时间,物价部门的效率值得点个赞。可以说,此举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抢在了时间的前面,也很有现实的针对性。首先,两套方案一出,即是开门见山,表明了供热价格必降的坚决态度,等于给群众吃了一颗“定心丸”;其次,不同的降价办法与退费方式,不仅让群众拥有了选择空间,也让政策有了回旋余地,体现出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
  当然,高效不等于草率。两套方案的提出,是经历了严谨的调查核算程序之后做出的。在本报的呼吁之下,物价部门将自己的核算结果公布于众,热企热电公司的供热成本,真正浮出水面。实际上,民众对于供热价格的批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等不透明。为什么供热要如此定价,依据是什么,一直是一笔糊涂账。在没有第三方监督的前提下,供热企业自己提供的数据,相当于自说自话,没有权威性,自然难有说服力。而这次物价部门所公布的热企成本,建立于独立核算的数据之上,其公信力不言自明。
  从另一个角度看,在商品定价中,成本也是最重要参考标准之一。物价部门所公布的供热成本,也让用暖居民对当前的供暖价格,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与判断。有了这个被各方认可的成本作为基础,热价怎么降、降多少,也就有了科学论证、公平听证的依据。否则,听证会各方各执一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很难形成有建设性的意见。如果听证会充斥着“砍价扯皮”的非理性声音,只会加大对公共资源的浪费,和社会公信力的透支。
  从物价部门公布的供热成本来看,以现行的供热价格来看,现在供热企业的确是处于亏损状态。但此次供热价格能顶着压力下调,要归功于财政收入的有力补贴。集中供暖,是群众生活的基础保障,不能以营利为目的;但供热企业要生存发展,保证服务质量,成本的压力又难以回避。让矛盾的双方利益兼顾,给政府的管理提出了一个难题。而此次淄博市政府下定决心用公共财政补贴供暖,集中体现了财政收入的惠民本意,也让更多的人直接享受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红利。
  无论最终的调价方案如何定夺,这个听证会能够召开,本身已经具有了不容忽视的积极意义。有关部门拿出开诚布公的态度,听取民间舆情,吸纳民众智慧,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前提;而民众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勇于履行公民义务,对政策发声建言,将会让淄博的社会生活更富元气与生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