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深夜疯狂购物的激情
越来越多的网购族变得理性,期待网购体验和商品质量更好
2015年11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各电商工作人员正在为“双十一”做最后的准备工作。
     文/本报记者 李凤仪 片/本报记者 邓兴宇

  有人的地方就有消费,每年的“双十一”都刺激着消费者无数的购买欲望。为了抢到一件超值商品,半夜守在电脑前下手购物的市民不在少数。就这样,“双十一”不仅仅是节日,而是一个所有网购者必关注的日子。看看菏泽的消费者们如何度过“双十一”吧。

剁手一族:购物车已满还睡啥觉啊
    “今晚还睡觉吗?”从10日早晨开始,这句话成为了菏泽网购达人们的问候语。回答一般是:“还睡什么觉,购物车已经满了,我打算血拼了,就是还有两件衣服没确定好哪个颜色,你帮我参考下吧。”从事会计工作的小刘对三年前自己度过的“双十一”仍是记忆犹新,“我定了闹钟,睡到晚上11点30分就起床,打开电脑,就等着凌晨过后极速结账,生怕我挑中的产品脱销,买来之后感觉真划算。”当日,小刘花掉了半个月的工资。
  市民王女士也是地地道道的“剁手一族”,她表示每年的“双十一”、“双十二”等各种电商促销活动绝不错过。“我提前一个月就把想买的东西放入购物车,定点去淘宝、天猫、京东等网站领取优惠劵和红包,就等着‘双十一’当天商家搞促销把商品买下来。”王女士说,这次又要花上两千多元了。
回归理性:“剁手党”纷纷变身“精明党”
    今年是第七个“双十一”,对消费者而言,“七年之痒”幻化为一个问号:网络消费,除了低价,还该有什么?当刺激反复以同样的方式、强度和频率呈现的时候,反应开始逐渐变弱,很多消费者经历多次“双十一”也变得更加理性。
  从11月初开始,菏泽上班族李女士收到了数十条短信,每天都有数条,不是促销就是推广,内容看起来很让人“兴奋”,仔细一看没啥真正的实惠。
  “虽然也会从网上买衣服,但是不会就单等着‘双十一’那天下手,而且网上陷阱很多,经常会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所以我现在买东西已经很理智了。”李女士说,她以前是随便刷的“剁手党”,现在是货比三家的“精明党”了。
  记者采访发现,为数不少的消费者已经没有了当初对“双十一”的狂热追捧,而是较为理性地选择需要的商品。今年的消费者更愿意把功课做在前面,提前比价、比商品,再决定是否购买,购买哪一款,而不是在“双十一”当天盲目抢购。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