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农村变城区,让农民变市民
经济开发区全力推进城中村改造工程
2015年11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11月10日讯(杨志礼 连加臻) 经济开发区全力抓启动、抓进度、抓回迁,高效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区内共有城中村67个,目前已启动旧村改造村庄41个,涉及群众14000多户,开工建设安置楼362栋、129.65万平方米,竣工104栋,57万平方米,拆除房屋38万平方米,其中回迁村庄15个,回迁村民3547户。其中2015年新启动了6个村的旧村改造工程,计划新建安置楼123栋,127万平方米,目前6个村庄的安置楼已开工建设。
  经济开发区坚持“让利于民,让利于村”的原则,与开发商积极协调,最大限度地为居民争取征地拆迁补偿,并确保回迁及时、拆迁补偿款及时足额发放。另外,经济开发区还通过支持社区以原集体用房置换社区建设厂房或商业房等方式壮大社区集体经济,积极实施就业工程,针对适龄失地居民的个人特长、就业意向等相关情况,提供就业培训,免费推荐就业安置机会,使达到用工要求的居民在区内就近就业。
  近年来,经济开发区对五大园区板块周边的30个村庄进行了总体规划。采取集中安置、整村搬迁、原地建设等方式,规划建设中心片区、八河片区、百合湾片区等六大片区,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6个千户以上社区建设,并按照城市化标准配齐基础设施,实现开发区所有农民直接变成市民,区域农村城市化梦想成真。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