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聊城11月10日讯(记者 凌文秀 通讯员 沈晓星) 高新区的前进步伐里,洋溢着对于机制体制、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持续创新热情。
当部分地方还在“漫天撒网”抓项目的时候,高新区已在创造性地打造“黄金链条”。以工业布局为载体,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环保、城市功能等规划配套协调,专家论证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以产业方向、产品上下游为纽带,有层次地合理配置不同类型的行业项目。当前,高起点培植规模大、功能强、机制活的化工新材料产业园、韩国京畿道产业园、九州生物产业园、节能新材料产业园等一批重量级园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园区,正在形成聚变、裂变之势。
与其说是客观的需要倒逼决策的创新,不如说是超前深刻的认识孕育出创新的决策。面对基础薄弱、财政困难的现实,高新区进一步转变“等钱办事”思维,反弹琵琶,增强“造血功能”。一方面,一举填充无高质量学校的空白,走联合之路,以招商补齐短板,培植优质医疗服务资源。建设了外国语小学、文轩中学高新区分校,规划建设高水平幼儿园和小学,高质量建设了高新区人民医院,规划建设现代化综合性医院。另一方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把交通道路、路灯、绿化等一批公共配套设施推向市场,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