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在无言中传承
“俺娘对俺奶奶就这样,俺理所应当对她好”
2015年11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当医院的专家到老人家中时,老人正和儿孙一起吃饺子过农历十月初一。  本报记者  张中 摄
  12日,济南历下区人民医院眼科专家郭建莲特意赶往费县,为裴明荣老人检查眼睛。  本报记者  张中 摄
     几天前,候诊室里,怕母亲冻着的李儒宝,把母亲紧紧抱在怀里。那时候,他们从来不曾想到,这一分朴素的孝心表达,能够引起如此多的关注和赞誉。
  一个关于孝心的故事,让我们走进一个注重孝行的家庭;一声声有爱的赞叹,让我们感受孝行善举的力量。

本报记者 魏新丽 高祥  实习记者 邱阳
    妯娌相处几十年,从没红过脸
  12日下午1点,费县梁邱镇北王庄村,李儒宝家里热气腾腾。正值农历十月初一,刚给祖宗上完坟,一家人聚在一起吃水饺。76岁的裴明荣坐沙发,两个儿媳陪在两侧。
  自从李儒宝抱着老母亲候诊的照片被传开后,这个农家小院变得热闹非常。不过在家种地的李儒宝有些腼腆,哥哥李文儒更甚,见有记者来,早早就躲了出去。李儒宝笑着说,哥哥害羞,没见过大世面。
  李儒宝的儿子李鹏大学毕业后,在河南一家设备安装公司上班。9日下午,他在手机上看到“费县男子抱母候诊”的新闻。“当时匆匆扫了一眼,看完文字再看照片,才发现那是俺爸爸和奶奶。”李鹏说,他的眼泪刷地就下来了。
  因为过节,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顿团圆饭。饺子是李儒宝的妻子裴厚敏和嫂子孟宪霞包的,李儒宝烧水,儿子李鹏炒菜,油焖大虾、辣炒花蛤。裴明荣的精神状态不错,吃着儿媳妇剥的虾。
  孟宪霞说,只要有机会,一家人就会聚在一起吃饭,“不管谁来都一起吃饭!”她嗓门大,很豪爽。她说自己嫁到这里三十年,弟媳嫁到这里二十多年,妯娌之间相处融洽,从来没有红过脸,从没有因为鸡毛蒜皮的事说长道短。
  “即使有点磕磕碰碰,也没有人计较,总是和和气气的。”李儒宝补充说。
  裴明荣很知足,两个儿媳妇都把她当亲妈照料。“能嫁到这个家里是俺的福气,”裴厚敏说,“因为有婆婆这个好榜样。”
  母亲为奶奶暖裤子,孝道烙心里
  裴明荣在村里威望很高。村里人都说,她是一个和善的奶奶。
  村民李善才还记得,他上小学时,学校就在裴明荣家对面,同学们口渴了就到周围人家要水喝。因为山村取水不容易,很多人家不愿给,唯独这个奶奶让大家随便喝。
  裴明荣年轻时吃过很多苦。五六岁时家里穷得吃不上饭,大人领着她到费县要饭,她就被一户人家收养了。“俺姥娘对俺母亲不好,整天关在屋里,说打就打。俺母亲的耳朵有点聋,就是那时候打的。”李儒宝说。直到1958年,裴明荣嫁到李家,“才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虽然有悲惨的童年,但裴明荣并不怨恨她的养母,相反还十分孝顺。李儒宝还记得,小时候母亲经常带着他,买一堆好吃的,去看姥娘。
  而嫁入李家后,裴明荣将更多的关心给了婆婆。李儒宝回忆说,以前家里穷,下面条就放一个鸡蛋,母亲不让孩子们吃,都捞出来给奶奶;包饺子,母亲就先给奶奶吃,然后给孩子,最后自己吃,实在没的吃了就喝汤泡煎饼。
  李儒宝的记忆中还有一件印象深刻的事。以前冬天农村取暖条件不好,早上特别冷,母亲就每天早起给奶奶暖裤子。“她个子矮,奶奶个子高、裤子长,俺母亲就站在板凳上,踮着脚,把裤子烘热,再给奶奶穿。”李儒宝说,在冬天里,日日如此。
  裴明荣没上过学,也不识字,不会说什么大道理,但是她的这些事都烙在了孩子心里。“她以前对俺奶奶就是这样的。”李儒宝说,“兄弟姐妹们看着母亲的为人长大,在她老的时候,我们理所应当地像她对上一辈那样对待她。这就像在屋里烧柴做饭,一天又一天烟熏火燎,肯定会烙下印儿。”
  如今,李文儒的两个儿子都结了婚,李儒宝的儿子李鹏也快了。李鹏说,父亲对奶奶爷爷的孝顺他经常目睹,这回同事知道他父亲就是抱母候诊的照片主人公,都很羡慕。“有父亲这个标杆在,我必须做得更好。”李鹏说。
  因为孝顺,李家兄弟上了“四德榜”
  几乎每个来访的记者都会问李儒宝,你为什么这么孝顺?对于这个问题,李儒宝只是一个劲地说,母亲对奶奶好,对他们兄弟姐妹好,所以他们也要对母亲好。
  “孝顺,俺没这样想过,她以前对俺那么好。俺就尽自己的能力,能照顾到什么样就照顾到什么样,没有别的想法,也没有什么目标。”李儒宝说,“能让她过得好点,就过得好点。其实说起来,俺们对她做的,都不如她为俺们做的十分之一。”
  “老奶奶年轻时行善积德,年纪大了才能享受儿孙的福。”北王庄村支书李善才笑着说。
  其实,李儒宝、李文儒兄弟的孝行,在当地早已有口皆碑。今年4月,因为孝敬父母,李文儒作为一家人的代表,由镇里推荐到县里,评选为费县“善行义举四德榜”上榜人物。到现在,他的照片和事迹还张贴在县城道德广场的宣传栏里。
  现在,两兄弟最担心的就是母亲的身体,“年纪大了,浑身是病”。每次母亲犯病,他们都着急得不行,马上打车去费县看医生,光去县城治母亲的眼睛,就去了四次。
  李儒宝和李文儒在家各种着几亩地,因为记挂着父母,偶尔出去打零工,都呆不安心。李儒宝今年去莱州的大理石厂打工,出去几天,心里不稳当,就又回来了。
  “俺娘小时候受了那么多苦,年轻时受了那么多累,老了还要受这么多痛,我们现在最难受的就是娘的病痛我们替不了。”大儿媳孟宪霞说。
  今年10月,为了让老人散散心、见见世面,两个女儿带着裴明荣和老伴李以民到青岛、日照等地旅游,回来后问老人还想去哪里看看,李以民说,活这么大还没有到过北京。兄妹四人因此计划着,趁着天不太冷,要在11月初再去北京旅游。为此,小女儿李儒花还特意给母亲买了一辆新轮椅。没想到,裴明荣胆囊结石复发,上北京旅游的计划只好取消了。
  李儒宝说,等父母身体恢复了,他们还要补上这个计划,圆了老人的心愿。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