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之后新电商生态加速生长
2015年11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马绍栋
  从最初为了市场启蒙策划造节,到如今交易数据频频刷新纪录的全民狂欢,“双十一”阿里领跑7年,而关于“双十一”是否还有意义继续搞下去同样争论不一。其实,在笔者看来,我们更应该关注“双十一”给整个电商生态圈带来的变化,也正是站在新电商生态这个格局下,我们才能更理性地审视“双十一”的意义。
  “今年‘双十一’注定是赔钱,顶多有点微利,但老板还是要参加。”日照一家食品企业电商部经理告诉记者,公司3月份才刚刚组建电商部门,但他们还是不愿意放弃“双十一”这个机会。“凡是入驻‘双十一’主会场的产品至少要半价,还有各种其他让利条件,说实话,如果在线下遇到这种渠道方,我们绝对是不会接的,但考虑到电商是大势所趋,公司也处在向互联网转型的关键时刻,老板还是义无反顾地拍板参加。”
  其实,本次“双十一”抱着类似想法的企业还有很多,尽管阿里的“双十一”已经玩了7年,其间拥堵消费、数据造假、低价低质等质疑不绝于耳,但面对足够庞大的实体经济体量、足够广阔的市场纵深,不管是300亿、500亿还是800亿、1000亿,仅仅是实体经济大潮里的一朵浪花。
  以山东省为例,在这个GDP超5万亿的经济体里,电子商务仍然处于野蛮生长的阶段,要说“见顶、透支”实在言过其实。记者近期在省内十几个地市采访调研发现,一批龙头企业在电商方面已经走在了前面,无论营销战略还是团队搭建;而像上述有一定品牌影响的食品企业也在近一两年内陆续触网,此外还有大量的中小企业处于电商起步或快速提升阶段,可以预期,未来3-5年他们将进入电商发展的全盛时期。
  而在阿里、京东们屡次提及的农村市场,电子商务更是呈燎原之势。以水果、杂粮、蔬菜等为代表的农副产品及其他特色工艺品正成为众多电商创业者们竞相追逐的对象,“一个月卖了500万”“半年卖2000万”的电商销售“神话”在创业圈子里疯传,刺激着一批又一批创业者的神经。许多在业内人士看来在一二线城市已经是电商玩剩下的模式,在县城、农村却备受青睐。而阿里村淘计划同样在快速布局与渗透,可以想象大佬们嘴中广阔的农村电商市场,下一步必然会变为现实。
  同样不能忽视的还有一批电商中介机构的崛起,比如代运营公司、区域电商平台、中小电商公司,在山东多地都“隐藏”着不少类似高手,很多创始人都有在阿里、京东等知名电商公司的工作经历,虽然公司成立时间短,但面对趋之若鹜般向电商转型的传统企业,他们有做不完的业务,甚至连地方政府也对他们寄予厚望,不但给予资金扶持,还大力推动辖区企业与他们接洽,以期在借力电商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从大的数字看,电商占社会零售品消费市场的比重去年才刚超过10%。而当前经济不振的背景下,出口负增长,振兴乏力,投资负面效应显现增长受限,三驾马车中唯有一向不温不火的消费尚有进一步破题的空间,而电商显然是最好的突破口。
  如此巨大的市场空间显然不是阿里一家能做得了的,“双十一”的好处在于将整个大的电商生态托了出来,但下一步阿里没有必要全做,只需干好老大该做的事情,比如大数据、大物流、大金融等基础设施的支撑和输出,更多电商生态体系的构建这就需要一批中小电商、区域电商平台甚至代运营公司等“小伙伴”携手来做,就像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有主板、中小板,也要有创业板、新三板,区域股交中心,电商的分层也会呈现类似趋势,这些小伙伴就像律所、券商等中介机构,辅导数量庞大的传统企业触网发展。由此可见,“双十一”之后,新的电商生态无疑会加速生长。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