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公益行走进归德农村
“来,试试合身不”
2015年11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爱心读者为贫困老人挑选衣物,挑到合适的就给老人试穿一下。
  询问贫困老人的基本生活情况。
  路桂英老人没在家,爱心读者把衣物放在北屋外的小棚子里,并给老人留了张字条。
  爱心读者把为老人挑选好的棉衣装起来。
   文/片 本报见习记者 于梅 实习生 于亚飞 
  本报在11月6日E08版刊登了《“暖冬”公益行动邀您捐赠棉衣被》的捐赠活动,司云芹、田爱珍为代表的健康幸福大家庭成员以及崮云湖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王琳琳组成的爱心小组,在崮云湖关王村和张夏镇王泉村进行捐赠活动,此次捐赠活动又受到很多社会爱心人士的积极响应,几位爱心人士也亲自参与到公益行动中来,和爱心小组相约再一次给贫困家庭送去棉衣棉被。 

  爱心衣物送到
归德镇司庄村

  11月11日早8点,司云芹、田爱珍和健康幸福大家庭其他读者代表,一起来到本报编辑部集合。这次为爱心小组驱车的是丰山宜家快捷酒店、孝里米粉、峰山超市的总经理李俊和她的老公。他们非常支持此次的暖冬公益活动,李俊还捐赠了衣物,并亲自驱车为爱心小组装载捐赠的棉衣被,一起送往受捐地点。爱心小组整理打包好捐赠衣物后便出发去往归德镇司庄村。
  记者和爱心小组一行人来到司庄村村口的时候,村主任司敬勇早已集合了村里的贫困家庭站在村口迎接。停车后爱心小组成员和村民们一起,把爱心衣物集中在司庄村文化大院里,让贫困家庭各自按需要领取衣物。
  爱心小组成员们细心地挑选着适合每位老人穿的衣服,并给他们穿在身上试一试大小。老人们都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 
  捐赠过程中,记者统计了一下受到本次“暖冬”捐赠公益活动帮助的家庭,来到现场的一共有六户。据村主任司敬勇介绍,司庄村能种的土地非常少,家家户户能出去打工的都出去了,今天来到这里的是本村里非常贫困的家庭。 
  刘桂芝老人今年78岁,老伴得肝癌去世了,大儿子55岁,虽然已成家有两个孩子,但他的媳妇因乳腺癌早已去世。小儿子48岁有些智障,至今还没有成家。老人和小儿子一起居住,由小儿子做些轻快的农活维持生活。
  李广英老人今年90岁,身体还很硬朗。她的老伴去世后,一直都是自己生活。因为儿子结婚后去了东北,儿媳妇身体残疾,一年回来次数有限,女儿结婚嫁得远,来一次也不容易。老人家没有低保,依靠老伴去世后别人给的一些钱简单生活。了解到老人家的情况后,爱心小组的成员给老人家选了一大包冬天穿的衣服,老人高兴地邀请大家去她家坐坐。 
  陆公娥老人63岁,她的老伴司友关72岁。“俺老伴20岁当兵,在越南上过战场。现在老了却得了脑血栓,不会说话,3年了不能起床。俺大儿子、女儿都结婚了,小儿子现在40岁有智力障碍,还没有成家,没办法种地。家里有低保,能维持现在基本的生活需要。”老人家对记者说。
爱心衣物
送到小柿子园

  爱心小组给司云庆、司云金、董庆兰、司友丰几位老人家挑选了一些适合当季穿的棉衣、毛线衫、外套后,把剩余的衣物留了一部分,接着赶到小柿子园看望路桂英老人。
  记者和爱心小组赶到老人家的时候,老人正好不在家,大家把衣物放在了北屋外一个堆东西的小棚子里,并给老人家留了一张字条。 
  据记者了解,老人老家在长清区归德镇,2004年儿子和儿媳开着车去齐河拉煤炭,在过黄河的时候与对向行驶的车辆相撞,儿子和儿媳连同车一起被卷到河里,不幸双双身亡。夫妻两人留下一儿一女由路桂英老人照料。现在老人家的孙女上大学了,孙子11岁上五年级,一家人的生活基本都靠社会好心人的救助。
  下午爱心市民给记者留言,说老人家特地给她打了电话表示感谢,“你们给我送来这些衣物,我们一家老小都很感激,因为我们没钱买,只要能穿,就很知足。”老人家在电话里说。

爱心衣服捐赠 欢迎您的加入
  本报11月12日讯(见习记者 于梅 实习生 于亚飞) 记者发现,需要帮助的困难家庭真的还有很多,平时家庭里可能一件不起眼的物件,到了困难家庭里却被他们当成宝贝。如果您的家里还有闲置的棉衣、棉被或者鞋子,请捐赠给需要的家庭,捐赠的衣物不需要全新,但一定要干净、整洁。捐赠电话是:15706411177,位置:园博园南门西侧办公点。 
  峰山宜家快捷酒店是本报“暖冬”公益行动新增的一处捐助点,李俊总经理是一位特别有爱心的人,平时她都很忙,但为了给贫困家庭送温暖她都会抽出时间来做公益。亲爱的读者您可以就近把要捐赠的物品送到峰山宜家快捷酒店,酒店地址:济南市长清区峰山路交警大队对过路东,电话0531-87259588。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