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信息被泄露不能没了下文
2015年11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冯勇

  据《齐鲁晚报》近日报道:免费领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币,本是一件开心有意义的事。可是家住省城东部的陈女士10月16日在网上预约领取时,却被告知她早已预约过了,而且三枚纪念币早在15日就被人领走了。而跟她一样被“代领”的人不在少数,难道是几十人的信息都被窃取泄露了吗?大家都在担心,少领纪念币是小事,如果“偷”信息的人拿着身份信息做了别的违法违规的事,后果可不堪设想。
  市民身份信息被无端泄露,纪念币被“盗领”,这事儿不能不了了之。虽然纪念币本身面值并不大,但事关市民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事情的性质就有所改变了。随着互联网全面而深入地进入人们的生活,公民个人信息被窃取和泄露的危险系数不断加大。因为个人信息的暴露,给一些不法分子制造了极为便利的“犯罪”空间,市民的合法权益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甚至极其隐秘的个人信息会遭到坏人的窃取并利用,做梦也不会想到的事情会不期然地给自己当头一棒。
  你看,陈女士等市民朋友的纪念币被“盗领”,并不仅仅是纪念币价值的本身,而是个人的信息是如何泄露出去的。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澄清,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市民信息被“泄密”。按照银行工作人员的说法,陈女士的三枚纪念币是在10月15日被预约领走的,领取纪念币并不是在他们银行,而是在建行高新支行。“单位团体领取的,一般都是我们银行客户经理联系的合作客户,这些单位都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根据要求,如果是单位有人来替员工领纪念币,必须得到员工的同意并且有签名,不然也是无法领走的。
  既然如此,冒名领取纪念币的涉事公司名为山东竞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为各企业、个体商户提供终端支付结算平台的公司;如果银行方说法无误,预约纪念币的市民又从未委托过该公司“代领”,那么该公司就有“伪造”客户签名的嫌疑。无论是什么样的单位,什么样的目的,都不能肆意泄露和窃取,并利用公民的个人信息进行任何涉嫌违法的活动,否则,公众的合法权益将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希望公安等政府监管执法部门尽快介入,涉事银行与公司积极配合调查,力争尽快搞清楚市民信息泄露的渠道和原因,执法机关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坚决堵住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漏洞,不再让市民为个人信息的泄露而担惊受怕。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