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工程怎能说拖延就拖延
2015年11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去年9月份,德州火车站综合改造工程开工,按照规划今年年底可交付使用,但由于工程质量等问题,多次停滞和返工,目前建筑主体还没封顶,交付时间或许要拖延至2017年。(详见本报11月11日B03版)。
  火车站是一个城市的脸,德州作为山东的北大门,德州火车站将关乎山东的面子,而站房改造工程不只是面子工程,更是“内外兼修”的民生工程。目前,市民千呼万盼的“高大上”站房仍被施工防护网围着,里面机器轰鸣,市民只能从外围的施工蓝图窥其容貌。就现实情况来看,这项民生工程延期交付已成定局,而这应该不是个好消息。
  站房改造的初衷是为了方便群众出行、改善城市面貌,这也是切实解决民生问题的有力举措,可是事情发展到现在却有点尴尬。在建的新站房占着最好的位置,把临时站房挤到百米开外,外地人到了德州认得出站口却找难找回进站口,并且这种尴尬何时化解仍不可而知。宽阔大道修完工两年却不能通车、回迁房建好却迟迟不能回迁、断头桥修了多年却少见动静、说好投入使用的便民市场迟迟不能完工……每一项民生工程的顺利推进或确有常人不知的难处,但一次次的拖延让一件件践行群众路线的好事,变成了办事拖沓的尾巴。
  人力、财力、物力的充足是推动民生工程的正能量,但缺乏协调能力,或将弄巧成拙,所以工程预判与协调至关重要。而群众的需求是有关部门的行动指南,所以这座方便群众出行、改善城市面貌的火车站站房需要有关部门多费些心思,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连个竣工日期都问不出,有损“九达天衢”“神京门户”的美称。
  当然从另一方面讲,民生工程一定范围内的拖延并非完全坏事,我们宁可停工、返工也要追求高质量,毕竟质量比速度更关键。我们希望看到慢工出细活,希望看到有关部门对于延期做出合理解释。
  民生工程的顺利推进,应该启用问责机制,不可说拖延就拖延,责任人有困难可以理解,但若是敷衍了事、故意拖延,就应该加以惩罚。市民不光只能“盼”,还要能“问”、能“管”才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