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湾鱼类数量30年减少近半
专家建议建设海洋牧场改善海洋生态环境
2015年11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11月12日讯(记者 陈之焕) 过去30年,胶州湾内鱼类数量减少近一半,专家建议建立海洋牧场以改善海洋生态环境。
  12日,在第四届胶州湾及其近海生态环境学术研讨会上,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副教授薛莹介绍,近30年来,胶州湾的海洋生物尤其是鱼类资源减少了很多,像褐牙鲆鱼以前很多,现在在胶州湾海域很难见到了。此外,中国对虾的数量减少得也较多。“从优势种组成上来看,近十年以来,青岛近海的大泷六线鱼、刺虾虎鱼、长蛸等经济物种所占比例明显降低。渔业资源有着较明显的衰退趋势。”
  海大水产学院调研的数据显示,1980年—1984年间,胶州湾内的鱼类共有113种,2003年—2004年减少为75种,2011年则减少为58种。“可以说随着环境的变化,胶州湾海域内的海洋生物种类尤其是鱼类种类减少尤为明显,近30年里少了近一半。”薛莹称,近几年人们对环境的重视也使得胶州湾海洋生物种类减少的速度在减缓。虽然环境在恶化,鱼类数量在减少,但是胶州湾的功能还没有退化。调查发现,目前胶州湾仍是多种海洋生物重要的产卵育幼场所,包括蓝点马鲛、青鳞小沙丁、白姑鱼等多种经济鱼类在此产卵育幼,对渔业资源早期补充和渔业资源养护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亟需对胶州湾加强保护。
  根据胶州湾环境的变化及海洋生物资源的减少情况,专家们建议,应当强化渔业资源监测,科学地增殖放流,加强海洋牧场建设。此外管控陆源污染,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加强渔业管理,控制近海捕捞强度等方式来保护胶州湾海域生态环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