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地里走出来的发明家
3年成功“造出”大蒜播种机
2015年11月19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梁开星既是工人,又是技术员。 杨颖雪 摄
大蒜播种机成功试播。杨颖雪 摄
本报记者 刘慧
家住商河县白桥镇梁道口村的梁开星,家中以务农为生,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村汉子。高中毕业后,他做些小生意补贴家用。就是这个“糙汉子”,仅凭着对机械、电路的喜爱,经过3年多的摸索,花费数10万元“造出”了大蒜播种机,成了蒜地里的发明家。
用机器代替人工进行播种大蒜 好想法已经搁置了10年
在商河县白桥镇梁道口村,只要说起梁开星,没有人不认识,村民对他的评价就是聪明、动手能力强,外加一个词“懒”。
梁开星说:“我不想干地里的活,觉得太累了。”但是身在农村,又是壮实的男劳力,怎么可能不下地干活呢,因此干农活的时候,他总是要想一些节省力气的方法。
“说起白桥,人人都知道这里出产大蒜,但这也是近十年才形成的规模。”梁开星告诉记者,而梁道口村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在小范围的种植大蒜了,种植大蒜真的是太累人了,尤其是播种的时候,得一颗一颗地往地里摁种子。
据梁开星介绍,村民种植大蒜期间,不管是播种、打蒜薹、刨蒜等步骤,一般都是用蹲着或者弯腰的姿势进行,一干就是三四天。日积月累,腰间盘突出、滑膜炎等疾病是白桥村民比较常患的几种疾病。
“每年的这个时候是我最不愿意到来的几天,我经常找借口不下地干活,以至于地里的活都是我媳妇干的。”梁开星说,村里的人都夸她能干,说梁开星找了一个“好媳妇”,每下地干活,他就想着要研究一个机器,来代替人工进行大蒜播种,初步有这个想法的时候,是在10年之前,但因想法不成熟就搁置了。
10年间做生意赔了钱 坚定了他的发明梦
梁开星在2005年产生发明大蒜播种机的想法时,就已经买好了一些零件准备加工,但因想法不成熟、资金不充足而暂时搁置。2006年,梁开星选择先跟朋友合伙做蒜片加工厂生意,积累资金与人脉。
理想是丰满的,可现实却是骨感的,2009年,梁开星与合伙人合开的蒜片加工厂历时三年,以赔款90万倒闭而告终。事后,梁开星的合伙人选择去新疆工作,而梁开星则选择在家储存蒜片以等待高价售出。
“那个时候正处在大蒜价格忽高忽低的情况下,没想到的是我正好赶上价格低的阶段。”梁开星说,2009年到2010年一年的时间里,他储存蒜片就赔了10万元左右,“做什么赔什么,以至于家里都不让我再做生意了。”
2011年,梁开星选择去新疆投奔之前的合伙人,在新疆待了半年的时间,从事建沼气池的工作挣了一点钱。2012年在商河本地从事建筑工作,就在2012年年底,梁开星突然之间想起来大蒜播种机的“正反识别”应该如何构造,这可高兴坏了他。
“以前对研究播种机的想法并没有很强烈,总觉得还缺一些什么。”梁开星说,但经过这十年的深思熟虑以及跌跌撞撞,梁开星比之前更加坚定自己的发明梦想,“再加上对机器中“正反识别”的构造有了新的想法,就觉得不能再等了,得马上实施这个发明才能对得起自己。”
从小对机械、电路感兴趣 上学时就是“小小发明家”
只有高中文凭的梁开星要发明大蒜播种机了,说起这个很多同村村民都会轻蔑地一笑,觉得那真是天方夜谭。但也有一些村民非常支持梁开星,觉得他一定能成功。
“他对机械这方面的东西可厉害了,谁家摩托车、冰箱、彩电坏了都是找他给修的。”村民梁先生说,像摩托车他能光听声音就能知晓是哪里的毛病,这个大蒜播种机,要是梁开星研究不出来,那别人就更不行了。
梁开星介绍,他从小对机械、电路研究就非常感兴趣。上小学的时候,走街串巷配钥匙的人比较多。当时看人家配钥匙,他就在想为什么这把钥匙能开这把锁,换了别的钥匙就不能打开。“回到家我把一把新锁给砸开进行研究,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原理。”
当时学校里的老师们需要配钥匙的都来找梁开星,梁开星还将这一门绝活无偿地传授给同班的同学,当时同学们都热情地称呼梁开星为“小发明家”。初中阶段梁开星又开始研究收音机、电话等物品。
“我十八岁毕业后,做的第一个生意就是配钥匙,一天能挣三四块钱,相当于建筑工一天的工资了。”梁开星说,后来又开始修家电,那时候每天晚上都得看无线电这方面的书籍,一天晚上不看书就睡不着觉。
梁开星22岁的时候,感觉整天修家电一点意思也没有,正好这时同村一位清华大学毕业的学生在济南开了一家公司,专门研究电子控制,梁开星在这家公司待了两年,跟着他学了不少知识也看了不少书籍。“这为我以后研究大蒜播种机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梁开星说。
历时三年、花费七八十万 发明了大蒜播种机
2012年年底,梁开星开始着手准备大蒜播种机的前期准备,比如像程序、控制电路、线路板等精细化构造都得一一准备妥当。2013年正月十六,梁开星迫不及待地雇了两位焊接工人进行工作。“当时觉得一年就能做好,没想到这一做就是三年。”梁开星说。
为了研究大蒜播种机,梁开星还自学了CAD画图。研究制造大蒜播种机,梁开星一共花费了70-80万的资金,家中的亲戚基本上已经让他借全了。梁开星说:“也就是我朋友多,要不然还真支撑不下来。”
“我妻子总是一个劲地问我,啥时候能成功啊,究竟能不能成功啊之类的话,每次我都给她说能成、能成。”梁开星说,面对很多人的质疑,他都一如既往的相信自己,有时候家里都没钱给孩子们交学费,但是他坚信自己能成功。
皇天不负有心人,大蒜播种机经过梁开星一步步的改造,终于在2014年问世了。但研究出的大蒜播种机性能还有一些不稳定,2015年,梁开星在此基础上又研究出了大蒜播种机第二代。
2014年,为了试验大蒜播种机的性能,梁开星特地留了一块自家的土地用来试验,但是当大蒜播种机制作成功时,已错过大蒜播种的季节了。“一到种蒜的时候,我雇的工人也都回家干活去了。”梁开星说,为了避免去年那种情况的发生,2015年他特地请了几个朋友帮助他,终于在赶在大蒜种植之前制作成功,“梁开星用他制作的第二代大蒜点播机帮朋友以及自家共30亩地进行了大蒜播种,效果非常好。”
害怕自己的创意被窃取 特申请四项专利保护劳动成果
“现在说起播种机我都觉得心酸,当时想着只要研究制作成功了,就不用再往里边扔钱了。”梁开星说,没想到等大蒜播种机制作出来了以后还有更多的事情等着他,“怎么寻求投资人,怎么进行生产等事项,每一项都是一个难题。”
经过试用,大蒜播种机第二代还有一部分不完善的地方,再进行研究还得继续投资。“现在我都不敢把播种机拿到外面来,担心会有人偷取我的创意。”梁开星说,为此他还特地申请了专利,一共四项来保护自己的劳动成果,后面还有三四项正等待申请专利。
说到未来的前景,梁开星说:“大约再有一年的时间,大蒜播种机应该就能生产,先进行小批量的生产用来收回投资。”
事后梁开星还会继续进行研究,像打蒜薹的机器,他表示应该也能制作出来。“现在说起来都有些心酸,本来以为只要发明成功了,这件事就算完成了。”梁开星说,没想到后面的路更不好走,先是害怕创意被别人窃取,再有找合伙人、投资人等问题,真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