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装“高大上”,常打“亲情牌”
济南11个月发生131起非法集资案,大多难以追回
2015年11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2014年,山东曾发生过投资银行业跑路潮。很多老年人毕生心血付诸东流。(资料片) 本报记者 王建伟 摄
     本想投资赚些利息,却遭遇老板跑路,这样的剧情早已不是第一次出现。仅2014年,本报就曾报道10余起类似案例。10余起案例中的受害者中,八成以上又是老人。老人们手里有一定的积蓄,可又缺乏可靠信息来源和准确的判断能力,不少老人渐渐掉进非法投资公司设好的骗局。而一旦投资公司“跑路”,投资者的钱很可能就打了水漂。即使打赢了官司,如果没有可执行的资产,老人们也拿不回自己的钱。

  本报记者 李阳     
显得很正规 利息很诱人
  从去年12月到2015年10月底,11个月时间里,济南一共发生131起非法集资案件。目前,警方共抓获相关人员360多名,其中半数以上移送公安机关。
  在被骗人员中,老人占据了很大比例。一般来说,老年人首先面对的便是各投资公司无孔不入的宣传。很多老年人在准备投资前,专门跑到济南市工商局求证。而很多投资公司虽然在工商局注册,但其经营资质并不包含金融、证券、期货咨询。很多老年人又轻易会被公司动辄上千万的注册资本唬住,这些公司又会提供一些印有公司商标、名称的挂历、毛巾等,显得他们正规又气派。
  正是这些在老年人眼中“高大上”的东西,让他们疏忽了对投资项目的考察。目前,国家也在鼓励民间资本的发展。而很多老年人就误以为,这些投资公司就是国家鼓励的民间资本。而很多非法投资公司在忽悠人时也将这一政策搬出来,很多老年人深信不疑。
  再加上老年人的钱包日益富裕,和对投资理财有强烈需求。面对投资公司动辄开出的比银行利率高近十倍的利率,很多人不禁跃跃欲试。
  “我们这种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的常规项目,是很难达到高达15%年利率的。”此前,济南信富民间资本管理公司一相关人士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提醒市民考察投资公司正规不正规,不能只看工商执照,还要查其有无监管许可。

骗感情,和老人“认干亲”
  除了外表伪装及经济诱惑外,很多投资公司也寻找到了老年人心理的弱点——对社交活动的渴望。
  在投资前,尽管有种种顾虑和不明白的地方,却很少有老人愿意跟子女商量,有的甚至连老伴都瞒着。有的老年人表示,不商量是因为没法商量,无论他干什么,子女们都反对。而最关键的是子女们一般都懒得解释理由和原因,常常三两句话就把父母打发了。
  对于一辈子跟着组织走、退休后失去主心骨的老人来说,贫乏的社交生活,使他们囿于自己的小圈子,频频成为骗子的目标顾客。曾经有老人在被骗子拉去日照旅游一圈后,决定将自己的养老钱投进去。更多的业务员为了赢得老人信任,有事没事地给老人打电话,还经常上门去看看老人,送点水果、保养品等。有的业务员为了拉业务,还成为被骗老人们的“干儿子、干女儿”,借机与老人套近乎。甚至,有些投资公司开始走进社区。他们赞助社区各种文化队伍,提供活动经费,或者是在小区里办一场晚会,签到送礼。一位老人曾说过,投资公司给他们带来了难忘的社交生活。
  而一旦进入骗局,便难以解套。因为即使打赢了官司,如果投资公司没有可执行的资产,老人们照样拿不回自己的钱。在济南警方今年已侦破受理131起案件中,普遍存在追赃难的问题。因为嫌疑人从作案第一天起,就准备好了如何藏匿资金,嫌疑人都是刷POS机,用外地的一些账户,钱瞬间就会分散到十几个甚至是几十个账户,有的赃款还被炒股、买期货,或被挥霍一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