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青岛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即墨暨即墨市中医医院“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工程”启动仪式。
联络员入户为群众发放“关爱健康联系册”。
◥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进行病人满意度调查。
构建分级诊疗新格局, 让基层群众看病不再难
为解决城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积极推进医联体建设。一是即墨市中医医院与青岛市立医院组建了医联体,居民不出市即可享受到三级医院专家的服务。二是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充分发挥即墨市人民医院的龙头作用,在移风卫生院、和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建立了大沽河院区、和平分院两个紧密型医联体。由即墨市人民医院分别选派30名和17名业务骨干到院区工作,并随院区发展将逐步增加派员人数。即墨市人民医院对院区的人、财、物进行统一管理,逐步使其达到二级医院水平,让辖区群众享受到了三级医院的服务、一级医院的收费。
组建两个院区后,一是有力促进了即墨市级医院的人才、技术和管理等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流动,带动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健康快速发展,当地及周边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即墨市级专家的服务。二是促进了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模式的建立,危、急、重症病人通过绿色通道直接转诊到市级医院诊治,康复期转回院区,真正实现“首诊在基层、大病进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就医新格局。三是大幅降低了群众就医的交通费、误工费、家属陪护的日常消费等非医疗性支出,有效减轻了家庭和社会负担。
建立实施网格化健康联络员制度
为即墨全市村庄全部配备了1023名联络员,一名联络员负责联系一个村庄,开展“有事就找我”精准服务。健康联络员入户为群众发放“关爱健康联系册”,建立联络关系,全面掌握居民健康状况,开展健康咨询服务。对于群众的就医需求,小病、常见病由联络员联系到卫生院就诊,大病预约两处市级医院专家诊治,需要住院的为其预约办理住院。同时,即墨市级医院的康复期患者,再由联络员联系回到基层。
网格化健康联络员制度实施以来,一是通过面对面交流的服务方式,拉近医患关系,提升群众满意度。二是“有事找我”的网格化、精准化服务,让最后一米阳光惠及千家万户。三是更加有力的促进了小病在基层、大病进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格局的形成。
创新“互联网+医疗”模式, 让群众看病更便捷
目前,即墨全市已建立了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村卫生室管理系统、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医学检验、影像、远程会诊等十几个区域信息系统,形成了覆盖市、镇、村三级的区域卫生信息网络。依托全市信息平台,加快推进“四个一”建设。
推行“一卡通”服务,居民持社会保障卡(健康一卡通):一是居民可在不同定点医院直接就医和费用结算。二是接诊医生通过刷卡可查阅患者健康档案、既往就诊记录等健康信息,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三是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健康信息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指导。四是居民可以通过互联网查阅个人健康档案和诊疗信息,并有针对性的随时进行健康咨询。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医生工作站及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通过区域检验信息管理系统(Lis)、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acs),病人的检查检验结果可在各医疗机构工作站即时共享。健康一卡通的推广应用,消除了信息“孤岛”,打通了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壁垒,实现跨医疗机构就医一卡通,解决了“一院一卡,一人多卡”问题;实现了医疗机构内部、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和共享;群众看病更加高效、方便、便宜,医疗秩序更加顺畅。
与青岛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建立协作关系,在即墨市中医医院建立了市心脏病、高血压远程监护诊断中心,形成了三甲医院、二级医院、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位一体的远程服务体系。基层医疗机构通过上传患者的监测数据,诊断中心实时进行监测、分析、出具报告;居家患者只需佩戴专门仪器,诊断中心可随时对个人终端上传的数据给予健康评估和建议;危急、重症患者可通过绿色通道,直接到三级合作医院就诊。
心脏病、高血压远程监护诊断中心的建立,一是将优质医疗专家资源的服务半径充分放大,基层特别是偏远地区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三甲医院的专家服务,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二是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三是降低了百姓的医疗支出,减少了社保支出。
2015年,即墨市实施了“人人享有健康咨询服务”项目,相继开通、升级了“两微一网”(微博、微信和健康咨询网)。一是采取灵活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居民推送专业、便捷的健康指导信息,包括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就医指导等健康咨询服务。二是开展了微信预约诊疗、微信预防接种等服务项目,用户通过互联网、手机等即可预约享受所需服务。
“两微一网”的建立,一是畅通了医患沟通的渠道,通过实施“个需化”“定制化”服务,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二是引导群众从传统的“有病治疗”观念转变为“未病防治”,形成了以预防为主的健康生活方式,提升了群众的健康指数。三是预约诊疗、预约接种服务项目的实施,引导群众分时段就医,不仅为群众看病节省了时间,也有效缓解了门诊高峰和城市交通压力。
引入信息化移动查体车,载有体检所需的生化、便携检验等设备,使体检过程实现了信息化、无纸化,方便快捷。一是具有身份识别和实时拍照功能,现场采集体检者身份信息和本人照片,保证了体检结果及档案真实可靠。二是血液标本的“即采即检”,保证了检验的准确度。三是经云平台数据传输分析,自动生成符合国家标准的健康电子档案。四是形成个性化健康指导方案。五是群众就诊时只需输入社保卡信息,即可调阅健康档案信息及以往就诊信息。
今年以来,即墨市卫生计生局按照国家、省和青岛市医改要求,以“让群众满意”为总抓手,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思路和举措,通过创新破解发展难题,通过创新提升服务质量,通过创新优化服务,让群众在医改中得到更多实惠。
启用医疗优先分级调派系统(MPDS),实现急救“零等待”
今年,即墨市120急救中心引进了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MPDS系统,并于11月9日正式启用,目前该系统在全世界40多个国家、3200多个急救指挥中心使用,即墨市是山东省内继青岛市后第二个也是全国县级市第一个使用MPDS的城市。
启用新系统后,一是实现调度受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国际化。引进该系统后,即墨市120急救中心所有的调度员都接受了国际紧急调派研究院导师的培训,并取得了调度员资格证。调度员在受理过程中必须遵从MPDS的提示与患者沟通,并根据患者的描述选择相应的预案,自己不能随意添减内容,减少主观性的东西,实现了调度受理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二是实现“急救从接通电话开始”。使用MPDS后,调度员在接到相关报警后,会第一时间派出急救车,并按照MPDS指示版块,进行问询和电话指导,最大限度地抢救患者的生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院前急救抢救成功率。三是随着社会急救事业的发展和市民急救需求的改变,将逐步实现对急、危重患者优先调派救护车,可以更好地利用有限的急救资源,使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同时,即墨市还开通了“互联急救”APP平台,用户可通过扫描“互联急救”二维码,直接下载安装,或是登陆互联急救官网进行下载安装。在需要急救服务时,可通过APP一键拨打“120”,软件会将当事人预存的个人信息(包括原发病和基础病档案)、紧急联系人信息及呼救人的地理位置上传至“120”调度指挥系统,方便急救中心快速找到患者,提高“120”呼救的受理速度和信息传递准确度。另外,当用户在外地出差或旅行时,遇到紧急情况,又不易表述自己所在位置,可通过APP享受快捷、方便的急救呼叫服务;在不方便用语音报警时,也可向软件登记的紧急联系人或亲友发送预置求助信息和当前位置。该软件还可向使用者提供医疗保健和日常急救知识。
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为创新举措提供制度保障
为使今年的医改创新举措落地生根,持续稳步地顺利推进,让群众在改革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即墨市卫生计生局改进完善了绩效考核制度。新的绩效考核制度以群众满意度为核心,以工作数量、工作质量、社会效益等为主要内容进行分类考核,对群众满意度后两位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同时,为真实反映各医疗机构的工作实绩,加大了考核密度,实行月、季度、半年和年度考核,确保考核工作贯穿于日常工作全过程,考核结果客观、公正、真实,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新的考核制度实施以来,其科学性、合理性在工作实践中得到了充分验证,也得到了基层医疗机构、医务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整体得到较大提升。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