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滨15年,宋建斌见证滨州发展,参与编写“十二五”、“十三五”规划
一位党校教师的城镇化情结
2015年11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滨州市委党校讲师宋建斌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冬意渐浓,不知不觉就走到了一年的末尾,回望走过的足迹,都是无可替代的记忆,对于滨州也是如此。经过15年的发展,风雨的洗礼,当我们此刻驻足回望,滨州的面貌已是沧海桑田。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我们的城市在一次次的变迁中,不断向可持续前行、迈进。风云巨变,离不开城市规划的参与者、编写者们,他们用思想打造城市、改变生活,同时也见证着城市所走的每一步脚印。
  正值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之际,本报记者特别专访了滨州市委党校讲师宋建斌。他如一位亲切和蔼的师长,引经据典,博古通今,言谈话语间散发着浓厚的学术气息。来滨州的15年间,宋建斌在他酷爱的城镇化领域中,参与编写“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等重大规划。他认为,城市发展的最终结果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在他的研究发现下,农村与城市统筹发展有了更好结合的方法,如何更好地推进城镇化也有了更详细的目标。
  文/片 本报记者 王晓霜 王领娣 本报通讯员 王娜
1
滨州15年辉煌,他与城市发展一同走过
  2000年,大学毕业的宋建斌通过“双向选择”来到滨州地委党校工作。这一年,也正是滨州撤地设市的重要之年。
  从济南到滨州的路上看到路边的景象,宋建斌感觉滨州并不富裕,而且中心城区规模不大,骑自行车从东到西十分钟就走完。起初,他对滨州没有什么好印象,但是经过在党校的几次挂职、乡镇调研,接触了滨州当地的企业、农村和村民后,宋建斌对滨州有了一个重新的定位:滨州的工业基础不错、民间资本活跃、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不处于同一个发展阶段上,滨州发展潜力很大。这些都成为最终吸引宋建斌留在这个城市的主要原因,“我就想见证这个城市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壮大的”。
  宋建斌介绍,滨州这几年发展迅速,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31.44%上升至2014年的52.5%左右,其中2005—2011年期间,年均提高2.36个百分点。中心城区面积与中心城区人口由2005年的58平方公里、45万人分别上升为2013年的86.5平方公里、70.63万人,年均增速分别为7%、8.1%。中心城区人口增速高于城区面积扩张增速,表明中心城区集聚人口功能日益明显。
  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体现在居民收入方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3年上一个台阶,2005年突破万元大关,3年后突破15000元,再3年后突破20000元,2014年则达到3087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08年的5662元提高至2014年的约12691元。城乡收入比缩小到2.43:1,差距低于全国水平。从代表居民生活质量的恩格尔系数看,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由2005年的33%,降至2011年的29%;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2005年的35%,降至2011年的31%。去年8月开始,滨州在全省率先实施乡镇住院起付线以上全报销制度。
4
提出“十三五”滨州要紧抓的重点: 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基础设施配套水平
2
不断实践学习新知识,床头备好纸笔记录灵感
  规划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包涵方方面面的理论和知识,那么宋建斌是通过什么手段把细节处理好呢?
  宋建斌说,他参加工作以来在党校主体班次课堂上几乎都是开设关于滨州发展方面的专题,除了城镇化方面,还有“陆海统筹战略”、“滨州产业结构调整”等专题;随着这些课程的不断深化,他对滨州市情的把握也逐渐深入;另一方面,在党校科研方面,以教学科研一体化为方向,开展相关教学专题的科研工作。
  作为农民的儿子,宋建斌对农村的感情还是比较深厚的,有着天然的沟通基础。加上体验到的社会现实状况也激励着自己发挥才能去开展工作。有时候灵感会随时迸发,比如在周末睡懒觉时候,靠在床头考虑问题,床头有备好的纸和笔,方便随时记录;有时候在调研别的题目时,通过座谈还会引出一些新想法新观点,他都会赶紧随手记下来。
  宋建斌说,要做好规划,要做到先学一步,向书本学习,向党中央大政方针学习,向省市文件和领导讲话学习,向实践学习。比如,集中梳理总的观点文章,梳理分类的规划文件、如国家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数据”、“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国家和省里的城镇化规划与滨州的实施意见,都要学习好,在实践中予以把握运用,做好结合的文章。
  今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2016-2020年,我国进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期。“十三五”是滨州早于全国提前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市的攻坚时期。对于滨州市“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发展方向和目标,宋建斌表示,与国家大政方针相结合,根据滨州实际情况,市“十三五”规划中,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深化改革毋庸置疑是必须要紧抓的。与此同时,要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和注重提高民生保障水平,让广大居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现代化总布局,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做了改革部署,9月份党中央、国务院又出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宋建斌说,滨州应以“四环五海、生态滨州”、“粮丰林茂、北国江南”为引领,继续改善人居环境,使优质的生态环境成为居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城市良好形象的发力点。到2020年争取实现生态安全、环境舒适、资源综合利用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形成生态系统功能完善、自然灾害预防能力增强、污染防治成效显著、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高的生态环境。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今年我们圆了港口梦、铁路梦,但是滨州与省内兄弟市比较,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仍然滞后。站在新起点上滨州应以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目标,强化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一是构建现代交通网络。增强滨州港吞吐能力,增强铁路、公路等运输能力。二是提高能源供给质量。推行能源节约,优化能源结构,加快发展新能源,推进实施“气化滨州”战略,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宋建斌说,还要增强水利保障能力,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水生态文明建设,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用水方式转变和水生态环境改善,积极稳妥深化水利改革。提升城市基础功能,完善城市交通、综合管网、城市公用、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合理布局城区公交线路,提升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水平。
3
先后参与编写滨州“十二五”、“十三五”规划
  滨州市的“十二五规划”,宋建斌是2010年承担“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部分的编写,提出“加快滨州城镇化发展的建议”。宋建斌说,因为滨州的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影响内需,从而影响国民经济发展;也制约居民尤其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对缓解城乡差距和打破二元结构不利。
  宋建斌介绍,“十三五”他承担“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区域发展战略”部分的编写。提出要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并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实现二者协调推进的重要抓手,即抓好农村社区建设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体现,又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
  关于“区域发展战略”,比如,一带一路战略、京津冀战略。宋建斌认为,从对滨州发展的影响力来看,京津冀战略要更“实惠”一些,“因为我们有地理区位和交通优势,滨州港与黄骅港非常近,随着秦滨高速的建设和将来环渤海铁路网的形成,作为山东的北大门,对于山东省对接京津冀具有天然的优势。”宋建斌说,滨州还有产业的优势,以农业为例,滨州作为京津冀的菜篮子、果盘子和米袋子,2014年农业方面进入“京津冀”的瓜菜类产品共11.7万吨,占瓜菜类总量的55%以上。沾化冬枣自2000年进入北京、天津、河北各大批发市场,2014年销售量达12万吨以上,其中在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天津红旗农贸批发市场、沃尔玛超市、华润万家、银座超市等销售冬枣占30%以上。
  “米袋子”方面,2014年以来,粮食类产品外销“京津冀”数量达50余万吨,所生产的强筋麦产品(以高筋粉、面条为主)深受京津冀地区居民欢迎,占粮食类产品销量的60%以上。渔业产品主要以反季节养殖的鲜活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海参、半滑舌鳎为主,其中“京津冀”占销售总量的90%左右。畜牧业方面,以阳信县为例。近年来,阳信把发展肉牛产业作为生态建设和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主抓手,肉牛屠宰加工能力列全国县级第一位。据统计,该县加工的牛、羊肉占天津市场的50%,占北京市场的30%以上。今年前三季度累计供应北京瓜菜17万吨多、粮食产品22万吨;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方面,策划包装招商园区30个、招商项目43个,共签订京津冀方面招商引资项目24个,计划投资额400多亿元。
  那么一带一路战略对滨州怎样呢?宋建斌认为,该战略主要是从国家层面面向世界的一个更加宏观和长期的战略,其主体在于广大中西部地区,对我们东部沿海地区有很大影响,但是滨州怎么去看呢?相对于我国中西部地区产业现状而言,滨州处于国家“十三五”规划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范围,理应在提升传统产业、适时扩大发展新兴产业方面下功夫。
  首先,从地理位置也可以看出,滨州没有参与一带一路项目的区位、交通等优势。再次,从外贸现状看,滨州参与一带一路战略优势不大。据测算, 2014年滨州的外贸进出口总额大约72.2亿美元左右,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不到20%,其中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额仅占国内生产总值6.6%左右。相对于蓝黄两大战略、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济南城市群经济圈、乃至环渤海合作发展战略而言,一带一路战略优势不是太明显。“所以从实际出发,抓住这些主要战略机遇,而不是好高骛远或者一厢情愿,对厘清滨州选择发展战略是至关重要的。”
5
对城镇化有着独特见解: 城镇化应该是大部分农民的城镇化
  2014年全国“两会”,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2014年工作整体部署时,除了提及“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外,还把“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列为2014年重点工作,从中透出的信号显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将成为中国未来一段时间发展的新议题。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业,难点在农民。更何况城乡差距、农村医疗保障、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也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可以预期,“十三五”时期越来越多的公共资源将会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弱势群体倾斜,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群体之间的“公平感”将进一步增强。
  宋建斌说,因为农民进入社区,其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民从土地上脱离出来,从农业解放出来更多地从事二三产业;而生活方面也将享受到城里人的待遇,比如自来水、电力、暖气、网络、公路设施、医疗保险、教育和文化服务等等,农民将会有更多的获得感。
  对此,宋建斌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新型城镇化的主体是人,确切讲新型城镇化的主体是广大农民。既包括“农民工”、“返乡农民工”、“大量进城的农民”、“失地农民”,还包括将来可能市民化的农民。当然,城镇化的主体从数量上看,不可能是我国的全部农民。因为城镇化发展有着自己的规律,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的时候,城镇化便进入饱和阶段,即便在经济较为发达、城镇化水平较高的英美等国家,其城镇化率也不会是百分之百,仍有部分农民喜欢田园生活和从事农业生产。因此,既要树立产城互动发展理念,还要树立文化引领城镇发展理念;既要保障农民持续增加收入尤其非农收入,又让新型城镇留下更多的乡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